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
□赵晓华
据新华社1月18日消息:2023年,天津三级法院依法对千余名存在问题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了训诫或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共发出153份家庭教育令。[1]这一举措旨在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对此,我深感欣慰,并为之拍手叫好:“甩手家长”,当戒则戒!止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一个老师。”[2]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家庭教育置于战略高度擘画蓝图: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 号);全国妇联、 教育部等 11 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 年)》;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教育历史性地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些“甩手家长”对家庭教育往往“盲人摸象”,养而不教,呈现出各种家庭教育“怪象”:忽视孩子的教育和情感需求,只关注物质需求,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指导和关爱,不关心孩子的品德和行为发展;过度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参与家庭教育活动,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自身缺乏教育知识和方法,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沉迷于工作、娱乐或其他个人爱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或纵容,缺乏正确的管教和纠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剖析“甩手家长”的心理倾向,或曰工作忙和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和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的认知不足,片面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而家庭只需要提供一个生活环境,忽视了家庭在孩子品格、情感、社交等方面的教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放任自流的心态,能持有自由主义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不应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和限制,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影响其健康成长;过分溺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或经历一点困难,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无法适应社会和生活;自身价值观的缺失,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享乐主义等,导致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意识。天津三级法院对家长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错误行为通过训诫或责令改正的方式予以纠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首先,这一举措是对家庭教育的有力促进。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然而,现实中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通过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法院为这些家长提供了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促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和重要性,进而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其次,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过去,家庭问题往往被视为“家务事”,外界难以插手。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问题也需要公共力量的介入。通过法院对家长进行训诫和指导,不仅是对个案的干预,更是对社会观念的引领。它告诉人们,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私事,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家庭成员的权益和福祉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再者,这一举措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与温情。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但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人情味。天津法院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展现了人性关怀。他们不仅对失职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更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这种教帮结合的方式既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家庭关系的修复和保护。
此外,这一举措还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实际操作。天津率先垂范,通过具体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国范围内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举措的长远意义。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和对失职家长的训诫,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个案,更是为了培养一代代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家长。这样的家长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庭教育需要家校社的双向奔赴,即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引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父母要履行教育职责,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场所,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社会是孩子实践和学习的广阔舞台,社区和各类机构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家校社的双向奔赴,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实现“少年强”的目标,每一个家长的家庭教育之责不可推卸。天津对千余名家长予以训诫或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举措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它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教育的开展,更在全社会树立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鲜明旗帜。让我们为此拍手叫好,并期待这一良好势头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白佳丽《依法带娃!天津对千余名家长予以训诫或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news.ifeng.com2024年01月18日 17:56
[2]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