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女婿教练 孙子队员 我是拉拉队--祖孙三代木球情
2015-08-11 15:06:00来源:新华网
作为银川市高级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马建国曾执教篮球、田径等队伍,但唯有木球让他最执着,他带的木球队也屡获佳绩。 新华网鄂尔多斯8月11日体育专电(记者 于嘉)在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木球分组循环赛的观众看台上,82岁的回族老人丁文才看着场内运动员灵活移动的身影,时而拍手叫好,时而起身呐喊,精气神不亚于年轻人。 “女婿是教练,孙子是队员,我是他们的‘拉拉队’。”丁文才说,比赛非常精彩,参赛队比上届增加一支,说明越来越多地方认识并参与回族传统的木球运动,这让他很欣慰。 木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赶毛球”等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由2支队伍参加,每队出场5人,每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球、接球、运球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 丁文才的女婿、宁夏队54岁的回族教练马建国说:“我接触木球20年了,现在是第六次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前两次是队员,后来成为教练。一提起木球,我就精神百倍。” 作为银川市高级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马建国曾执教篮球、田径等队伍,但唯有木球让他最执着,他带的木球队也屡获佳绩。 平日里,常有其他省、区、市的木球队前来取经,马建国就免费为他们指导,传授动作和技战术要领,“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掌握这项运动,把它传承下去”。 马建国说,这项发源于回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作为木球发源地的宁夏正努力传承这一少数民族文体瑰宝。2007年,宁夏首个中学生木球训练基地落户银川市高级中学,并配套有专业教练员、标准木球训练比赛场地。随后,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相继挂牌成立木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俗称“赶牛”游戏的木球运动成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保护和支持政策相继跟进。 如今,宁夏定期举办中学生木球比赛,相关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这让马建国对木球的发展有了更多期待。不过,由于目前高校招生政策、器材价格、教练和裁判员队伍素质等方面条件限制,他认为木球的传承依然任重而道远。 眼下,令马建国最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木球喜爱有加。他的儿子丁马龙为了全身心投入此次比赛而辞去工作。 “传承木球是父亲的事业,我也要尽力帮帮他,让木球运动传播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项有益身心的运动,”27岁的丁马龙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乔阳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