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大运河,打造枣庄鲁南明珠

2021-11-25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王焕杰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月涵

  京杭大运河始开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繁荣于明清,在历史上发挥着巩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首个文化发展战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以此为契机,有必要认真梳理枣庄段运河在京杭大运河整体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及利用“黄金水道”实现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的办法。

  从历史上看,枣庄段运河使京杭大运河避免了黄河水患,保障了漕粮北运的畅通,因此奠定了枣庄作为鲁南门户枢纽市的地位。据记载,明万历年以前,京杭大运河并不过境枣庄。随着明迁都北京并实行南粮北运,原来济宁至徐州一段运河因受黄河决口的影响而严重阻碍漕运安全。为使京杭大运河避开黄河侵袭,必须开凿新的河道,而过枣庄的泇河是避黄患的最佳选择。自此以后,南方北上的船只只能由枣庄进入山东境内,枣庄市因此成为重要的南北水运节点,是京杭大运河在山东的南部门户,其地理位置重要性一直延续至今。

  枣庄段运河作为境域内重要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还促进了早期文旅、煤炭等产业的繁荣。京杭大运河自明朝避徐州而经微山湖改道东流后,使台儿庄由一个荒凉小村转而成为商旅荟萃的漕运枢纽和水旱码头,而且是沟通苏鲁豫皖乃至江淮浙沪地区的重要货物集散地,有“一河渔火, 歌声十里”的盛景,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多至数万,因此有“天下第一庄”的美誉。此外,枣庄所产的煤炭通过运河可以顺利运销出去, 这为煤炭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自20世纪初期起,中兴矿局就在运河沿岸建立了销煤机构和码头,这使得枣庄煤炭顺利南下北上,占领了国内广阔市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无论今天还是未来,枣庄段运河蕴含的丰富动植物资源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运河沿岸湿地面积达7.6万亩,湿地水生植物达30多种,鸟类20多种。依托这些自然条件,滕州打造了由湖泊、沼泽、森林、泉群、荷花等组成的湿地红荷景观;古邵镇正投资1.3亿元建设古运荷乡省级湿地公园,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修复历史文化遗存。枣庄正在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机遇,打造真正的鲁南明珠、江北水乡。

  自古文明形态都是沿水域诞生,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大运河,也以其不息的奔流打通了文明道路。其中,最为民众熟知的,大概就是枣庄段运河沿岸的著名红色文化——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展现了爱国将士重创日军的历史转折,多次搬上荧幕的铁道游击队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等数十位抗战重要领导人奔赴延安。当然,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它还包括运河沿岸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建筑、诗词等遗存,运河文化精神的弘扬,运河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运河沿线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主题,这些内容贯穿在新时代如何开发利用、传承保护大运河的全过程。

  京杭运河枣庄段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运河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她的形成、变迁和发展同样闪耀着历史和文化的光辉。为进一步作好保护和利用工作,迫切需要正确评估枣庄段运河的优势、作用和贡献,充分认识运河在枣庄的经济、文化乃至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使古老的枣庄段运河在新时代再现生机。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15006716157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