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枣庄总投资40.52亿元开展42项重点水务工程建设

2022-05-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甜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田甜 孟献欣 枣庄报道

  5月27日上午,生态河湖幸福枣庄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主要介绍了去年枣庄市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打算。

  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成森,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英,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刘广伟,市城市管理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贾继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以来,枣庄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市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全市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吕成森介绍说,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去年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步工作打算。

  去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坚实有力。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或举办全市河湖长制现场推进会、总河长会、河湖长培训班,市总河长签发7号总河长令,各级河长湖长认真履责,全年累计巡河7万余次。区(市)党委政府扛牢主体责任,各级河长办、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负责、部门协调联动、各级同频共振、上下齐心协力”的河湖长制工作格局。

  二是水务工程短板加速补齐。去年,全市共完成水务工程建设投资32.17亿元,“工程补短板”的目标逐步实现。庄里水库完成竣工验收,沿运洼地治理一期、蟠龙河综合整治一期二期、薛城区河湖库水系连通一期、23条中小河道治理、2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相继完工,西城区水系水环境治理、岩马水库增容等项目快速推进。科学谋划枣庄市现代水网总体布局,以重点水务工程建设的提质增速,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安全保障、改善水生态环境。

  三是河湖违法存量见底清零。深入开展河湖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态、水环境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2021年整治“四乱”问题1110项,清理阻水树木4万余株,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20处,清运垃圾5.6万方,查处非法河道采砂、占用河道案件3起,各类违法问题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实施1889个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完成所有工业生产废水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整治任务,水域空间管控能力持续增强。

  四是水环境质量优化提升。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加强黑臭水体整治,改造城市雨污合流管网50公里,投资1.86亿元彻底解决小沙河西支黑臭水体反弹问题,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投资5.66亿元,开工建设3座污水处理厂。强化农村小微水体、河塘沟渠监管,完成50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671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成效得到提升。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1年,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降低2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接近91.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强化断面水质监控,全年7个国控断面2个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5个达到Ⅲ类水标准,水体优良比率达到100%。

  五是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显著。按“一河(湖)一策”要求高标准编制285条河流、128座水库规划方案,结合“山水林田大会战”、“双十镇”建设,成功打造13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和64条市级美丽幸福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逐步显现,薛城区周营沙河“四个加法”幸福河湖建设经验作为全省唯一案例被水利部全国推广。

  六是河湖管护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印发挂牌督办、年度考核、通报约谈等制度,河湖长制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用好通报曝光手段,2021年以来通报问题15次,发送提醒函10件,挂牌督办突出问题10起,电视曝光7处。压紧压实“河长制+河长办+部门+基层河湖管护队伍”责任体系,推进市河长办联合办公、多方联动工作机制落实,扁平化管理、高效化运作,初步实现了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及整治进度,确保排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对已排查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违建房屋、通讯线杆、蔬菜大棚等问题,各河长办落实“三个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加快整改进度,确保5月底前连同以往未销号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对推进缓慢的市河长办将予以挂牌督办。

  二是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推进枣庄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落地实施,加快构建水空间科学布局、水资源集约利用、水生态环境优美、水灾害有效防范的现代水网体系。全面加快2022年总投资40.52亿元共42项重点水务工程建设,发挥市重点水务工程建设联席会议作用,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锚定建设进度和完成投资全省“保八争六”目标,为建设“水韵枣庄”提供支撑。

  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南四湖水污染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成果、稳步推进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扎实推动污水处理厂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加快补齐城市建成区排水设施短板。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封堵工作,引入生态基流,提升河湖自净能力,消除水质隐患,确保全市7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达到100%。

  四是强化水资源监管。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取用水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完成2320个小型农业农村取水工程问题整改。推进节水载体建设,确保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达到100%,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到50%。坚持“以水定城”,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区域节水开源,形成当地水和客水科学有序、统筹利用格局,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五是创建美丽幸福河湖。以“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目标,强化河湖生态水量保障,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山水林田大会战”和“双十镇”建设,全年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0条、“市级美丽河湖”92条,全面完成“山水林田大会战”35条(段)河道治理和2座大型水库扩容任务。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六是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制定“一河(湖)一考”“一区(市)一考”“一部门一考”考核评分细则,对各区(市)总河长、河湖长、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履职情况每年一考,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各成员单位责任。建立河湖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及问题曝光机制,及时遏制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问题整改落实,确保河湖安澜、生态安全。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枣庄市即将进入汛期,为防止汛期断面水质反弹,请问将开展哪些工作?

  王 英:目前,枣庄市旱情较重,部分河道干涸断流,河道内及周边有堆积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在汛期极易随雨(洪)水冲进水体,造成国省控断面水质超标。为防止汛期断面水质反弹,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以河流水质超标隐患为重点,一是在全市开展汛前水质排查整治工作。5月10日,枣庄市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全市汛前河流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采取“镇街自查、区(市)复查、市级抽查”的方式,重点排查国、省、市控断面所属河流、支流和5条入湖河流,彻底摸清全市重点河流水质超标隐患,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联合农业农村、城乡水务、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组成市级专项检查组,利用无人机、徒步等方式对前期各区(市)、镇街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在主汛期到来之前集中攻坚解决,扎实做好问题整改,有效保障汛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二是加强河流水质监测监管。对全市7个国控断面,18个省控、市控、入湖口断面每月进行一次水质采样监测,在全市12条河流共建设17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断面水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时、准确掌握河流水质状况。实时关注、研究在线数据,针对水质发生波动的断面,加大监测频次,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断面水质达标。

  记者:为进一步健全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请问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王英:一是加强沟通协调,组织开展联防联控协议签订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枣庄市与济宁市之间、各相邻区(市)政府之间《行政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协议》签订工作,推动落实市、区(市)两级联防联控协议“全覆盖”。二是落实属地责任,认真贯彻国家、省级层面联防联控各项规定。在持续开展辖区水污染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对相邻地区的污染影响,不断把南四湖治理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三是强化联防联控,推进上下游、干支流共治共享。与济宁市及时交流共享气象、水文、水质及闸坝启闭、重点排污单位监管等信息;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合力化解边界地区污染纠纷和突发环境事件。

  记者:请介绍一下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建设生态河湖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刘广伟: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河湖长制工作有关职责分工,以“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绿色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河湖和水源地生态环境,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组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等,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等化肥减量技术,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升,化肥使用量连年平稳下降。

  二是稳步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加强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促进农药减施增效。农药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量持续下降。

  三是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思路,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制取沼气、粪肥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向,优化产业布局,配建处理设施,完善政策扶持,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313家,养殖专业户1801家,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建。

  四是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加快渔业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增殖放流、放鱼养水工程,显著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鱼塘清退已完成。加强渔业养殖污染监管执法,加强对渔用饲料、渔药等投入物的监管以及对渔业水体的监测管理,确保渔业水域无公害化。

  记者:渔业是枣庄市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枣庄市在加快推进渔业发展的同时,采取了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刘广伟:枣庄市是全国渔业网箱养殖的发源地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养殖规模、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促进渔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抓生态治理,抓产业转型,抓监管执法。

  一是加大重点区域渔业污染防控力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先后组织开展了大中型水库网箱清理、南四湖滕州沿岸网箱网围清理、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池塘退养3次大规模整治行动,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清理网箱8.5万架,退养池塘面积2247亩。

  二是加快渔业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枣庄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目标、重点、保障措施。积极引导渔业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创建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把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作为创建和资金安排的一项重要标准,促进水产养殖规模化、生态化。全市建设高标准健康养殖示范渔业园区10余处,滕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三是大力实施放鱼养水生物净化工程。连续12年实施增殖放流、放鱼养水工程。在岩马、马河等6座大中型水库,五区一市城市水系,每年放流花白鲢、草鱼等滤食性鱼类1000余万尾,使放流区域水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枣庄市水库水质多数达到三类及三类水以上标准,其中市中区周村水库已成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四是加大渔业养殖污染监管执法力度。坚持严格执法,对污染水域、危害水产品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障渔业安全、生态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查办的1起在自然水域违法设置网箱案例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和震慑作用。

  记者:请介绍一下枣庄市城市管理局在枣庄市“生态河湖、幸福枣庄”建设方面的相关工作情况?

  贾继勇:枣庄市城管局高度重视“生态河湖,幸福枣庄”建设工作,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推动各区(市)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河湖沿线建设公园绿地,形成城市河湖景观带。2021年枣庄市建设完成了24个公园游园、131个“口袋公园”和100个城区绿化节点,年内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25.75公顷,这其中有15个公园游园属于城市滨水绿地,建设面积达到了17.73公顷,完成建设资金投入达到4600万元。这些城市河湖景观绿地的建设,将城市的“绿”与“蓝”有机组合,初步构建了蓝绿交融、清新明亮、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图景。例如:滕州市启动了以荆河为主轴全长13.5公里的景观带建设,有机串联凯润游园、城市新空间等游园绿地,新建了占地约80万平方米的秀美荆河上善公园,营造了“十里画廊、水清岸绿”的景观效果,市民群众在滨水绿地游玩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能触摸“生态”、感受“幸福”!

  记者:请问枣庄市城市管理局在城市河湖景观带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计划和打算?

  贾继勇:下步工作中,枣庄市城市管理发展服务中心将深入落实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城市河湖景观绿地建设。一是加大城市河湖景观绿地建设力度。2022年将积极督促具备条件的滕州市、山亭区和台儿庄区,年内完成35万平方米投资3.25亿元的河湖景观绿地建设任务。二是立足实际优化苗木选用。持续加大乡土适生苗木的选用,不断提升城市河湖景观绿地苗木的多样性,形成特色鲜明的滨水绿化景观特征。三是运用“花草”元素丰富园林景观。探索采用“花境”“草境”等园林绿化新形式、新手段,综合使用鼠尾草、花叶玉簪、芝樱、变色木等色叶类、宿根类花草妆点城市河湖景观绿地,大力提升绿化品质。四是坚持“文化建园”赋予园林品味。按照“精心、精细、精致”要求,将区域历史文化、地域风土人情、地方风俗特色融入城区河湖绿地建设,让每个滨水游园有故事、有文化、有内涵,为市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便利的绿色环境,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筑牢绿色本底,为枣庄市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再添绿色动能!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袁鹏

责任编辑:张达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