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实施病历免费复印“七天工作制”“床旁结算”等措施惠及群众396人

2023-06-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依赫

  大众网记者 郭依赫 枣庄报道

  6月16日,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创建满意薛城”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薛城区召开。会议由薛城区网络安全保障中心主任张生同志主持,薛城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刘大威,区疾控中心正科级干部林勇,陶庄镇人大副主席高琪。介绍了薛城区卫生健康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关注问题。

  刘大威介绍说,今年以来,薛城区卫生健康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不断从工作机制、惠民政策、便民措施、宣传服务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同时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薛城区拥有三级医疗机构5家(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枣庄市口腔医院、山东健康集团枣庄医院、枣庄市立医院新城分院),二级医疗机构2家(薛城区人民医院、薛城区中医院),市、区疾控机构各1家,区级妇幼保健机构1家,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民营医院5家,村卫生室190家,个体诊所120家,基本形成了市、区、镇、村4级医疗卫生机构同民营、专科医院相互补充的医疗资源格局。

  薛城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区、省级基层卫生优质服务区;我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区人民医院被评为全省优质服务单位,陶庄、周营、张范三家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兴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省卫健委评定为社区医院。2023年4月,局机关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22年度区直部门(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先进集体”称号。下面主要从七个方面介绍薛城区卫生健康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实施便民惠民政策。开展局长、院长走流程活动,科学设置门诊布局,优化挂号、缴费、检查、诊疗、住院、结算等各项流程。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周六周日普通门诊免交挂号费和诊查费,累计惠及群众4.1万人次,减少看病支出20余万元。推进DRG付费工作,惠及群众2.3万人次,为患者节省支出1500余万元。开展“错时”门诊,增设延时门诊,通过调整延时诊室数量及时间,满足患者个性化就医服务需求。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医院护理人员通过线上接单,线下上门为有需求的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减少患者奔波。实施病历免费复印“七天工作制”“床旁结算”等措施惠及群众396人;开展中药代煎免费配送到家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3100余人次。在薛城区人民医院率先推行实施“信易医”,为群众提供400余项便民优先优惠政策。

  (二)持续强化医疗技术能力。实施对口帮扶、“业务院长”下派等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目前市、区两级选派24名骨干医师开展支农工作,对辖区内9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不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才机构,区人民医院今年正在招聘50名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开通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分别与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使群众不出区即可享受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区人民医院与山大二附院、区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医联体建设,加强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打通远程会诊、名医坐诊、慢病难症、健康查体、疑难手术的“北京五通道”。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技术能力,建设陶庄、周营两处区域医疗次中心,新建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补新城街道长期没有医疗卫生机构的空白,可满足辖区10万群众基本医疗就医需求,计划7月份投入使用。推进全区10家智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实现智慧化预防接种全覆盖。加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范一体化管理,实施环境卫生、业务能力、管理服务、规范行医“四个提升”工程,完成省、市、区级示范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任务。

  (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结亲连心”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为群众开展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帮办陪送访”服务,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专门导诊队伍及志愿服务队伍,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无陪护人员等提供院内就诊全程服务。开展慢特病、妇产科、糖尿病、中医药、儿科、出院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床旁结算、一窗办理,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努力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深入开展“预出院患者回访”、出院后“三级随访”,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现场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提升服务品质,在区人民医院推出“六心”服务法,以“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温心陪、诚心送、爱心访”,贯穿患者就医全过程。在区中医院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红马甲”轮岗值班,为就诊患者提供便利服务;推出“六步爱心沟通法”,通过“一看、二引、三告知、四问、五答、六88”六个步骤,让护理服务更贴心,就医环境更温馨。

  (四)稳步推进健康薛城建设。先后举办了薛城区首届中医药文化节、5.12国际护士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村村义诊巡诊”等重大宣传服务活动。启动实施健康薛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区委、区政府制发了《关于落实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意见加快推进健康薛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28大项、118小项具体任务目标,从2023年起,将利用三年时间,通过落实筑牢健康网底、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工作,着力打造“人人参与健康行动、全民共享健康生活”的健康新生态。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6个镇街分别被命名为国家和省卫生乡镇;命名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213个,辖区医疗机构全部建成健康促进医院。

  (五)扎实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卫生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症状监测、多点触发平台,稳步推进“数字疾控”建设,逐步构建传染病防控大数据体系。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3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9元,服务项目扩大到12+13项,全区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9万余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实现免费健康查体,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患者及儿童、孕产妇、新生儿均纳入日常健康管理服务。组建了392人参加的19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24.3万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实现了签约全覆盖,“老幼妇弱”等重点人群签约14.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6.8万人。

  (六)突出做好重点人群服务。大力实施老年关爱工程,在区人民医院设立全区老年人健康评估中心,全区所有医疗单位开通了老年人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等就医绿色通道,推动镇卫生院与镇养老院开展紧密型“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全区共有5家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其中3家开展安宁疗护,2家设置了老年病科,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率100%。扎实开展老年人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全面优化妇幼保健服务。启动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覆盖全区208个村居,目标人群覆盖率96.05%;设立婚孕检一站式服务大厅,婚检率87%。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目前全区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机构发展到63家,可提供托位数1876个,预计年底每千人拥有托位数可达到4.5个,越来越多婴幼儿享受到了良好的照护服务。

  (七)深入落实督导检查考核。为及时掌握群众看病就医诉求,区卫健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回访专班,每季度对群众看病就医情况,开展回访调查,对反映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为加强群众监督,区卫健局推出使用“医监码”,做到“码”上建议、马上落实,在各医疗卫生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布放、张贴,引导群众对医院在就诊流程、就诊环境、诊疗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扫码反馈或电话投诉。常态化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基本医疗领域问题实行挂账销号、限期整改落实。通过督导检查倒逼各医疗单位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医务人员主动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核心,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各项提升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不断改善基层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市、区派驻支农医师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能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上级医疗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四个提升”工程。

  二是持续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强医患沟通,运用群众投诉快速处置平台,局长、院长公开接待日,对群众反映和投诉的问题,做到“当日办、当日结、当日复”。开展全覆盖走访回访服务,落实“帮办陪送访”“预出院患者回访”、出院后“三级随访”服务制度,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积极推进“信易医”诚信激励工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机制,全力打造诚信医疗品牌。

  三是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面落实系列惠民措施,深入规范推进DRG付费改革,持续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全面实施医保窗口服务提升行动,新增培养医保明白人300名,全方位提高医保办理质量。深入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行为。

  四是持续开展宣传服务活动。深入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及“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通过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宣传政策、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联合市直医疗机构常态化开展村村义诊巡诊活动,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大群众看病就医的惠民举措、工作亮点、经验做法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区卫健局围绕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哪些便民惠民举措?谢谢

  林勇:今年以来,薛城区卫生健康局始终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相继推出了十项便民惠民举措,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节省了费用,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活动。来院就诊患者,同一就诊科室,除首日需要挂号外,第二日、第三日复诊均予以减免挂号诊疗费。周六周日普通门诊免交挂号费和诊查费,对慢病患者,不再收取挂号费(周一到周日全免)。对无治疗需要的群众,免收诊查费。措施自实施以来,累计为4.1万名群众减少看病支出20余万元。

  二是推进DRG付费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规范开展诊疗服务能力,降低患者就医负担,1-5月份惠及群众2.3万人次,累计为患者节省支出1500余万元,切实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三是开展远程医疗惠及民生。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区人民医院建立了与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区中医院建立了与山东省立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使区级和基层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既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又满足群众不出区即可享受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

  四是开展“错时”门诊。薛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增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延时门诊。门诊部根据时令和实际门诊量及时调整延时诊室数量及时间,实现门诊服务“早开门”“晚打烊”;增设早间和夜间门诊,方便了“上班族”“学生族”等群众看病就医。老年医学科门诊每日提前半小时开诊,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门诊下午延长1小时服务,儿科门诊24小时开诊,满足患者高品质、个性化就医服务需求。

  五是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薛城区人民医院与“九州优护”合作,医院具备资质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线上接单,线下上门为有需求的患者开展胃管护理、导尿护理、PICC维护、足跟血采集、新生儿黄疸检测等护理服务项目。薛城区中医院利用健康枣庄云平台,为患者提供鼻胃管更换、引流管护理更换、导尿管护理更换、静脉采血、膀胱冲洗、雾化吸入等,以及中药封包、耳穴压豆、耳尖放血、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减少患者奔波,减轻患者负担。

  六是建立预约诊疗制度。通过电话、枣庄健康云提供预约挂号,实时监测门诊就医情况,针对排队时间较长的科室、重点科室,合理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增设相应门诊窗口并且做到“应开尽开”,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保证患者就诊的及时性。

  七是探索开设日间病房。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薛城区积极探索推进日间诊疗服务。区人民医院先行在康复医学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区中医院在针灸科开设日间病房,提供优质便捷诊疗服务,与住院患者一样可享受医保结算政策。

  八是实施病历复印“七天工作制”。薛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周六周日不休息(法定节假日除外),可向患者提供病历免费复印服务,为广大市民周末复印病历提供便利。

  九是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持续开展中药代煎免费配送到家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3100余人次,为患者提供更为贴心便捷的服务。

  十是积极推进“信易医”诚信激励工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机制,全力打造诚信医疗品牌。在薛城区人民医院率先推行实施“信易医”,为不同信用级别的群众提供查体、大型检查、化验等400余项便民优先优惠政策。

  记者:卫健局在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林勇:今年以来,基本医疗领域主要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区卫健局高度重视,不回避、不遮掩、不护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全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才机构,区人民医院今年计划招聘50名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名医援薛计划”,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摸底、调研,积极发动各单位、社会力量等提供在外专家信息,进行沟通对接,年内完成专家库建立。充分发挥24名支农医师作用,对辖区内9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通过示教查房、业务讲座、坐诊巡诊等形式,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推进区人民医院与山大二附院、区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医联体建设,加强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打通远程会诊、名医坐诊、慢病难症、健康查体、疑难手术的“北京五通道”,使群众不出区就能享受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陶庄、周营两处区域医疗次中心,新建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补新城街道长期没有医疗卫生机构的空白,可满足辖区10万群众基本医疗就医需求,计划7月份投入使用。推进全区10家智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实现智慧化预防接种全覆盖。加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范一体化管理,实施环境卫生、业务能力、管理服务、规范行医“四个提升”工程,完成省、市、区级示范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任务。

  二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区卫健局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深入开展“帮办陪送访”服务。在各医疗机构开展“预出院患者回访”、出院后“三级随访”服务,面对面与患者沟通交流,听取患者意见建议,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最大努力得到患者理解和满意。区人民医院推出“六心”服务法,以“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温心陪、诚心送、爱心访”,贯穿患者就医全过程。区中医院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红马甲”轮岗值班,为就诊患者提供便利服务。区人民医院儿科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七声”统一话术,区中医院推出“六步爱心沟通法”,通过“一看、二引、三告知、四问、五答、六88”六个步骤,提升护理服务品质,营造温馨就医环境。

  三是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严格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周六周日普通门诊免交挂号费和诊查费等惠民措施。积极推进“信易医”诚信激励工作,在薛城区人民医院率先推行实施“信易医”,为群众提供400余项便民优先优惠政策。深入规范推进DRG付费改革,持续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全面实施医保窗口服务提升行动,新增培养医保明白人300名,全方位提高医保办理质量。深入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行为。

  四是加强群众监督整改力度。开展电话回访调查。卫健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回访专班,对群众看病就医情况进行电话回访,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推出使用“医监码”,实施“码”上监督,马上办理。卫健局推出“医监码”在各医疗卫生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布放、张贴,引导群众对医院在就诊流程、就诊环境、诊疗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扫码反馈或电话投诉,对反映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局里定期对各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基本医疗领域问题实行挂账销号、限期整改落实。通过督导倒逼各医疗单位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医务人员主动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记者: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看病排队时间长,陶庄卫生院在方便群众就医工作中做了哪些提升?

  高琪:一是优化就医服务流程,采取错时就诊,及时分流措施,设置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优先就医绿色通道,完善院内各科室标识及楼号、楼层指引,切实解决排队时间长问题。

  二是增添医疗检查设备,强化我院医疗服务次中心诊疗能力,新投资300余万元购置CT、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让辖区居民足不出镇就能享受二级医院诊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三是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加大对镇卫生院、村居卫生室医护人员技能培训,开展医务人员“微笑服务”评比活动,开展“医共体”建设,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