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载体,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2023-12-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甜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12月29日下午,枣庄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载体,枣庄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支持;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认定的,市级财政给予最高5000万元配套支持。

  枣庄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祝世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升光,市科技局副局长沈长遐,市科技局法规科科长颜道羽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祝世峰介绍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坚持高位推动、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以一流科技创新环境助力枣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优环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营造创新氛围。完善考核机制,将科技自立自强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列入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工作“亮屏监督”事项,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重视创新、支持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创新。用好创新政策。精准提取政策“干货”,编辑《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科技决策参考》等读本,送政策上门,分类走访传达解读,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强创新激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载体,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支持;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认定的,市级财政给予最高5000万元配套支持。

  做实服务,壮大科技创新主体

  精准扶持骨干型企业。实行科技服务团制度,建立分区(市)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各业务科室帮扶的工作机制,开展科技指导服务500余次,培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3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3家。精心孵化成长型企业。创建互联网小镇、启迪之星(枣庄)等孵化平台,为初创期企业提供创业孵化、管理培训、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多项专业服务,启迪之星(枣庄)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主体做大做强。对上年度14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市级奖励资金2860万元。省市联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5个项目列入省提升工程计划,获省级补助资金425万元。

  做大平台,增强科技创新引领

  建设技术合作研发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与5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力。通过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式,促进技术与市场“联姻”,滕州市以“企业+”模式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研发,实现一个项目引领一个产业,逐步形成创新发展的集群效应,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建设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增强产业整体科创力。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到891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3.07%,较上年提高8.07个百分点。

  做强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围绕主导产业梳理出9大优势产业链、30家链主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跟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创新项目支持等多种激励方式,培育产业优质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拓展金融惠企,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为2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科创贷”总额6.8亿元;组织30余家企业对接省科技金融活动,拟融资金额达到2.23亿元。强化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壮大创新平台载体,聚集高层次人才。新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入选科技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新推荐2名外籍院士申请省级“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项目。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制定下发了《枣庄市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18个领域、165项具体任务,其中由市科技局牵头落实的创新创业领域任务共涉及6项。请问今年以来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领域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杨升光: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各项部署,作为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的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联合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定期联系沟通机制、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团、开展了助企暖企遍访活动,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按照“服务先行、狠抓落实”的思路,强化企业培训、政策解读、申报指导全程服务,共组织企业参与线上政策培训5次,累计培训企业1000余人次,入库企业1000余家,组织全市31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600家。

  二是全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研发计划揭榜挂帅,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立项,争取资金500万元,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聚乳酸成套工艺开发”、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性能储能磷酸铁锂电池开发及产业化”、山东越成制动系统公司承担的“重型卡车盘式制动器研发”3个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立项,争取省补助资金1828万元。实施了12项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安排市级科技发展计划70项,着力解决“6+3”现代产业中卡脖子技术难题。征集推荐项目、平台、人才等13项成果入选山东省科技成果库。

  三是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枣庄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济南大学枣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大力推进校地全面合作,联合申报一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平台、人才项目等。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聚焦我市“6+3”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0余项,通过市科技局网站、枣庄科技公众号、鲁南科创联盟、鲁南技术市场网站进行发布。组织开展了浙江大学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鲁南经济圈乡村振兴与融合发展暨校企合作对接会,参加了中国首届“双碳”大会“碳经济分论坛”现场推介会、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圆桌会议、“墨子科技论坛--机电科技创新论坛”等10余场科技交流合作活动,引导我市科技型企业与前沿科技成果开展精准对接。

  记者:高能级创新平台是人才、项目、技术集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请简要介绍近年来枣庄市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沈长遐:近年来,我市聚焦“6+3”现代产业需求,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努力培育更多创新源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体系。持续推进晶型药物、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2个省重点实验室和27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创普斯、核芯光电积极培育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更多的省重点实验室。加快培育产业科创平台。建设山东省储能电池、山东省煤基化工新材料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市技术创新中心217个;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4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54个;在建院士工作站20个,成功创建省级国合基地1个;建设孵化载体国家级7个、省级17个、市级46个;加速推进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省锂电产业2个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园区。枣庄高新区获批全国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全省共8家),峄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年度评估,滕州市获批科技部第二批创新型县(市)。

  为推动我市科研平台提质扩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提升。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得2022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评价优秀,2家得到省竞争性平台项目立项支持;推荐8家单位参评2023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优秀等次,5家单位进入省竞争型平台指南征集范围;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在2023年省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并获得申报2024年省级创新平台项目指南支持;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累计建成等省市级平台14个,承担重大项目30个,攻克关键技术30项,入孵中试项目10个;省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完成运行机制建设,征集科技攻关项目21个,编制2023年山东省锂电产业发展报告。二是强化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动态管理。统筹开展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工作,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实施绩效评价,开展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定期调度,并依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切实提升市级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规范性。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782个。三是及时兑现科研平台奖励政策。按照“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双20条”政策规定,对成功创建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省级孵化器、省众创空间、省技术创新中心奖励1200万元,对绩效评价优秀的省级平台奖励资金300万元,全年市级兑现科技平台奖励资金1650万元。

  记者: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是创新应用的重要承载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请问枣庄市是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些企业的?

  颜道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今年以来,我市加大科技供给、深耕企业创新沃土、大力助企纾困、狠抓孵化平台建设,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持。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点对点”兑现政策,精准助企保存量。“点对点”开展科技助企活动,不断强化政策兑现强度、提升科技资金服务精准度,共争取省市奖励资金8587万元:省级奖补资金4267万元,其中“小升高”奖励资金1500万元,省“科创贷”贴息资金272万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资金425万元;省创新竞技行动优胜企业奖励90万元;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奖补资金198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302万元,其中向143家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市级奖励资金2860万元,向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兑现认定当年市级奖励资金500万元,向市级立项的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支持资金670万元,向27家企业兑现市级“科创贷贴息”资金272万元。

  二是“一对一”靠前服务,梯度培育挖潜量。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动态培育库,“一企一档”辅导培育入库企业、一线走访调研企业、一对一服务指导答复,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库入库企业1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入库1200余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60余次,现场服务指导50余次,一对一答复企业咨询事项700余个,有效助推了全市创新主体培育。

  三是“面对面”培训辅导,凝聚合力抓总量.“市区联动云服务”,面对面抓好科技企业宣传、研发费用归集、企业申报组织等工作,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质量数量双提升。目前,已组织企业参与省、市、区科技惠企政策宣传培训活动10余次,累计培训企业1000余家。

  四是“银对企”精准对接,科技金融增活力。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广泛征集融资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及时跟踪问效、组织银企对接会,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强化金融政策争取,精准释放科技金融动能。今年以来,全市受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237笔,备案申请总额9.7亿元,已备案162笔,备案金额为6.8亿元;协助30余家企业对接省科技金融活动,拟融资金额2.23亿元;面向民营企业和创业(创客)团队发放创新券,累计申请兑现创新券补贴32.81万元,切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科技金融护航”。

  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3家,是去年的126.2%,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77家,高新技术企业274家,拥有硕士研究生的企业271家,拥有博士的企业134家,研发投入总额17.5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8.01%,企业科研创新信心进一步提振。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