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团区委共出台24项惠青利青政策,让青年与市中同奔赴、共成长

2024-05-2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宏瑞

  大众网记者 王宏瑞 枣庄报道

  5月24日,枣庄市中区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中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区团区委书记高敬娜介绍了市中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相关情况,区教体局总督学刘艳,团区委副书记高田媛,文化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虎成,区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就业促进科科长赵伟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高敬娜介绍说,市中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坚持高站位谋划、全方位支持、全链条保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工作,建立健全青年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至42家,重点聚焦青年创业就业、成长成才、社会融入、婚恋交友、权益保障等方面,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工程,有效解决了一批涉及青年的揪心事、操心事和烦心事,市中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青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推动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促进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实,2022年10月,枣庄市印发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启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2022年11月,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名单,市中区成功确定为县域试点,2023年11月,市中区以A等次顺利完成省对县域试点的中期评估验收。

  市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各级从战略高度把握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这项工作,努力用最大诚意、最好政策、最优服务,吸引和凝聚青年人才来市中创业发展。

  市中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总体要求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汇聚青年力量。二是支持青年发展。提出“青年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青年建功舞台更加广阔、青年品质生活更加丰富、青年融入社会更加主动、青年社会保障更加牢固”5大建设目标,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发展需求。三是抓好组织实施。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以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42个成员单位为实施主体,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团区委,负责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建设进展

  一是加强组织推动。成立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将青年发展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写入2023年度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度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二是推动政策倾斜。出台印发了《市中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围绕五大目标,制定12项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推动青年发展工作落实落地。出台市中区首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创建工作提供基本遵循。三是强化保障问效。成立区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充实试点建设工作力量;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区改革督查、巡查监督范围;成立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专班,先后召开青年联席会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共4次,全力抓统筹、抓调度、抓推进,青年发展工作不断落细落实。

  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团区委协调全区各部门共出台惠青利青政策24项,在青年养老育幼、就业创业、住房安居、社会参与等方面优化了更实举措;创新打造“青惠市中”品牌,招募友好商铺27家为青年提供专属优惠;深化“榴枣归乡”工程,实施“青鸟计划·智汇市中”品牌;开设“市中青年夜校”,贴合青年需求,设置差异化新颖课程;拓展“青年之家”服务内涵,开展青春舞会、小红花音乐会等青年社群社交活动,不断满足青年人文化、生活需求,发布“学在市中”“立业市中”“乐居市中”“活力市中”“青惠市中”五大青年发展友好场景,推动青年发展与市中发展有机融合、双向奔赴。试点建设相关做法被“枣庄改革 政研”“团山东省委权益部”微信公众号刊发。

  下一步,市中区将出台更多青年友好政策,创新建设一批青年发展型街区、社区,助力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承载力,拓展青年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创新力、贡献力,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与青年全面发展良性互动,让青年与市中同奔赴、共成长。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者: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助力,今天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刘主任也来到了现场,请问,市中区在提高教育保障力度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是如何助力全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呢?

  刘艳: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一直以来围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不断优化青年宜学环境,擦亮“学在市中”品牌,全方位提供优质县域教育服务。

  聚焦幼有善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2023年,2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新认定2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普惠率达到87.35%。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省级幼儿园认定率达78.26%。今年,市中区成功入选省第二批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区实验幼儿园、区鑫昌路小学幼儿园荣获“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园”称号。目前,正积极推进齐村镇渴口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为青年朋友子女入园提供更多优质学前资源。

  聚焦优质均衡。全面落实《市中区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紧抓教育教学主业主责,9所学校获市级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级全环境育人实验项目“课堂教学随堂监测”工作经验被省教育厅宣传推介。推进强科培优,推广枣庄九中音乐、十六中地理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经验,以及枣庄九中省级特色高中创建经验,创新高中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推进区域智慧教育项目建设,以智慧教育赋能教育优质发展,为教育高品质需求打造更多优质学校。

  聚焦立德树人。扎实落实中小学“双减”政策,倡导社团建设和优秀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率达82%。2023年,新增省级乡村温馨校园3所,“书香校园”2所,甲骨文特色学校2所,4个中队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4名学生荣获“山东省美德少年”,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青年。

  聚焦传承创新。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今年,依托曲阜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专项引进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工作,成功签约68人。组织曲阜师范大学、枣庄学院等毕业生57人到市中区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全方位探索青年教师招聘、培训、成长新模式,助力市中区“1551”培养工程不断升级。成立国家级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壮大名师后备梯队,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干提供更多优质平台。

  记者:在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服务凝聚市中青年工作中,团区委做了哪些特色亮点工作?

  高田媛:自市中区被确定为省级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以来,团区委坚持聚焦青年需求,服务青年成长、团聚青年力量,不断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着力为青年提供更友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聚焦青年凝聚,拓展青阵地。创新打造区级“青年会客厅”,建设室内外约300平方米的专项综合性青年活动阵地,配备阅读区、综合区、休闲区、厨房区、自习室等功能区,打造专属市中青年的个性化空间;升级鲁南书城“青年悦享空间”和吉品商圈青年主题街区,实现“青年聚集在哪里,团的服务就在哪里”;联合汇泉集团打造青年主题公园,设计拍照打卡框、志愿服务宣传牌、乒乓球台、为青年提供休闲运动好去处;建设乡村好青年联盟阵地,选培一批热爱农业、心系农业的青年人才,激励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聚焦青年需求,优化青政策。提档升级区青年驿站,联合区委组织部、中安集团打造优秀青年社区,为来市中面试、应聘的毕业生提供1-3天免费住宿,同时为毕业五年以内、35岁以下的本科毕业生租房提供8折优惠,精心制作“一卡通”“市中地图”宣介人才政策、创业环境、人文风土等,致力让青年留得下、住得好;创新打造“青惠市中”品牌,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区教体局招募青年友好商家27家,为青年群体提供优惠折扣,着力营造青年友好环境。

  三是聚焦青年发展,扩大青舞台。与枣庄学院开展校地共建合作,聘任11名大学生担任镇(街)团委兼职副书记,与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龙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行动,200余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50余场,结对关爱困境儿童86人,在地服务3000余人次;深化“青鸟计划·智汇市中”工作品牌,组织大学生赴机关事业单位实习,开展“市中学子家乡行”活动9场,组织“就业服务季”招聘会3场,联系企业百余家,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让青年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开设青年夜校,采取“招募、推荐、聘用、遴选”的方式联合一批优秀青年师资,为青年群体提供各类公益课程,丰富青年休闲生活。孵化培育青年社会组织11家,开展“童伴365”“公益小天使”“青春社区 伙伴计划”等社区服务类项目,带动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共青团在服务基层治理大局的贡献度。

  下步工作中,团区委将树牢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协同各有关部门推出更多政策措施,紧盯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确保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工作高质量实施,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请介绍一下文化路街道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中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虎成:文化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中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实施方案》,锚定“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目标,以“青春文化路、活力新街道”建设为抓手,完善制度、建强阵地、搭建平台,不断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

  坚持党管青年,强化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带团建”为引领,发挥党建政治引领和凝心聚力的导向作用。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把青年工作纳入党工委总体工作规划,定期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青年工作,做到党建团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确定“1843”的工作思路(即“一个目标”“八大工程”“四项机制”“三项保障”),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紧扣服务青年,创新打造主题街区。依托吉品商圈青年工作者聚集属性,打造、应用青年文化,建设吉品商圈青年发展型主题街区。街区两侧设置网红IP打卡点,铺设彩虹盲道、绘制彩绘墙,吸引众多青年前往游玩打卡。打造集娱乐、美食、文创、表演于一体的好物集市,整合零散摊点形成规模效应,持续扶持本地青年创业与青年文化发展。募集一批青年友好商家,定期为青年提供专属优惠折扣,引导青年和青年集体为市中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聚焦志愿关爱,展现青年活力风采。结合周六志愿服务活动日,设立志愿摊位,提供反诈、移风易俗、妇女维权等宣传服务和健康义诊、免费理发、修理家电、配钥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注入青年志愿服务新活力。向17名责任感强、业务能力好的青年外卖骑手颁发聘书,鼓励青年骑手利用自身职业优势和特点,运用“文化e家”小程序 中“民情反馈”功能模块,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挥青年先锋模范作用。

  助力青年安居,提升青年品质生活。坚持“立足社区、服务青年”的原则,优化升级文化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增加非遗展室、书画活动室,维修、安装健身器材280余件,确保各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按时开放正常运转。联合鲁南书城打造青年艺术空间、读书空间、创业空间,建设集书香阅读、文化体验、交友联谊于一体的“青年之家+城市书房”实体阵地,定期组织青年人开展美术音乐、交友联谊、读书交流、创业咨询、培训讲座等活动,通过完善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持续增强青年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就业的重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请问人社部门今年在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安排和打算?

  赵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近年来区人社局通过优化服务、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强化保障等举措扎实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开展,在促进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上贡献了人社力量。

  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市中“魅力”。一是强化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全面梳理现行就业创业政策,借助线下招聘会、高校政策宣讲会集中宣传各类惠青政策29场次,发放榴枣归乡·乐业市中智汇政策宣传单页1000余份,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知晓度、落实率;二是强化青年就业指导服务。全面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积极推进电子报到证的使用,同时认真梳理高校未就业人员信息,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群,不定期推送招聘信息、开设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拓宽渠道,增强青年来枣“引力”。一是深入开展高校直通车系列活动。今年以来赴市内外开展高校直通车8场次,75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409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35人次,着力拓宽了青年人才“来枣路”;二是着力开拓市场化招聘渠道。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2场次,623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800余人次。同时抓实抓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为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出路,截至目前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36人。

  搭建平台,激发青年市场“活力”。一是搭建青年人才服务平台。为进一步促进市中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发展,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常态化宣传市中区就业创业政策,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招聘、项目对接等相关服务,目前市中区已在枣庄学院等5所驻枣高校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二是搭建才企线上交流平台。创新打造“1+N”服务模式,宣传推广“枣工快递”微信小程序,为青年人“找工”开辟线上渠道,截至目前,全区通过“枣工快递”小程序发布各类用工信息1123条,发布用工需求3715人,注册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

  强化保障,增强青年留枣“定力”。一是落实各项惠青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为10家小微企业推荐申报创业担保贷款2007万元,为3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为13家个体工商户、3家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6万元,有力缓解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资金压力问题;二是构建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着力提升青年群体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全面推动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晋升渠道,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今年共有5家备案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19人取得高级证书。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动青年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婷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