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阴平镇念好生态经 畜粪变成宝

2020-07-2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宁 通讯员 苏娜 枣庄报道

  一提到畜禽粪便,人们总会与臭哄哄、脏兮兮相联系,但是在峄城区阴平镇,它已不再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摇身一变,成为值钱的抢手货。近年来,峄城区积极扶持阴平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等粪便处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着力探索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峄城区阴平镇上郭村党支部引领,实施“科技+”,打造“粪—沼—电-蔬”生态养殖产业园。以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为契机,通过司法途径收回300多亩被侵占的设施农用地,引进枣庄星瑞生态养殖项目,规划建设面积60000平方米,可实现存栏3500头母猪、70000头生猪,实现养殖规模化。

  据了解,引进的枣庄星瑞生态养殖项目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动供料、供水设备,运用了畜牧学、能源学、化学等多学科新技术,养殖场建设一座高标准、科技含量高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粪尿分离系统,对污水粪便进行即时处理,同时建设了年产3000吨有机肥料车间,从排泄物中分离出的固体部分被输送到有机肥料车间,发酵制成有机肥,液体部分则通过密封的厌氧发酵工艺,生产出液体肥用于有机农作物生产,生产出沼气用于发电,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可循环。

  目前,枣庄星瑞生态养殖二期项目拟在养殖场周边开辟1000亩种植区,种植高标准蔬菜大棚、经济作物、果树苗木和菌目草等有机农作物,发展果蔬经济。通过现代化设备,将液态有机肥与水按比例混合,通过氧化塘专用管道灌溉到农田内,实现生态还田,产出的绿色有机果蔬作物无农药残留,无过量化肥污染,品相佳,经济效益高。

  峄城区阴平镇燕庄村开展“创新+”促使牛粪“变粪为宝”。峄城区阴平镇燕庄村发展蚯蚓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化害为利、变粪为宝、以地生金”的循环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畜牧养殖污染难题迎刃而解。

  据悉,燕庄村周边有养牛户9家,一头牛一年能消耗一公顷地的玉米秸秆,一头牛每天能产生15-30斤的牛粪。每年养牛产生的粪便若是过度集中排放会对地下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燕庄村引进的“大平2号”蚯蚓的生存基础就是牛粪,每亩地蚯蚓可消耗牛粪30吨,既为蚯蚓提供了养料,创造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村内牛粪污染难题。牛粪、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经蚯蚓肠道消化、酶解转化形成蚯蚓体和蚯蚓粪,是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极好肥料,广泛用于周边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种植,这样养殖和种植能实现一个小型闭环。蚯蚓繁殖力强,废料的分解力强,一亩大田投种300公斤,可分解100吨牛粪,产出40吨蚯蚓粪,年亩产鲜蚯蚓2~3吨,按最低两吨算,目前市场价每吨均在10000元以上,可收入20000元,亩产蚓粪可达40吨,每吨150元,计6000元,养一亩蚯蚓可收入26000元,除去人工费用,养蚯蚓一亩的利润大约是20000元左右。

  峄城区阴平镇东金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行“党建+肥料公司”,推动“以废造肥”。投资200余万元,利用废旧闲置学校土地,建设枣庄正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收集本村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和部分还田剩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种植、养殖动物粪便和群众生活产生的粪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在沼气池内发酵,沼液作为叶面肥料,灌溉使用,沼渣生产成有机肥,作为蔬菜、粮食生产肥料。年产肥料3000余吨,其中2000余吨供本村13个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40余个中拱棚及土地合作社使用,1000余吨外销,年销售收入300万元。

  “我们今年利用扶贫资金240万元,建设正红肥料公司二期生产线,建成后年生产有机肥3万余吨。年利用粪便大约1万余吨,粪便有了好去处,人居环境得到更大的提升。”峄城区阴平镇东金庄村党支部李玉才对正红肥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达伟

责任编辑:刘学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