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显成效!青岛银行质效双升,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2024-06-18  来源: 青岛银行 作者: 青岛银行

  随着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经济体系中核心力量的山东省银行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山东头部城商行,青岛银行在行业变革浪潮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发展决心。

  去年青岛银行制定了全新的战略规划。年内青岛银行也相应调整了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正如青岛银行董事长景在伦所说,虽然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青岛银行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稳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抢抓新征程上的发展机遇。青岛银行年内质量、效益、规模均实现稳健提升,全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青银答卷”。

  成立二十八年来,青岛银行建立了高度契合区域经济的业务模式,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经营。2023年青岛银行集团资产总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全面达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一季度,各项指标进一步优化。

  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

  景在伦表示,高质量发展是该行不动摇的主题,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统一,打造“质效优先、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价值领先银行。结合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打造青银特色,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更好业绩、更大价值回馈股东、客户、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始终是该行的目标。

  成立以来,青岛银行以“立足青岛,辐射山东”为发展方针。通过零售银行、公司银行、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驱动发展,青岛银行形成坚实的客户基础,塑造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新金融业务模式。

  在新三年战略规划引领下,青岛银行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该行凝聚“高质量发展、质效优先”的发展共识,围绕“调结构、强客基、优协同、提能力”四大战略主题谋篇布局,在立足本土、持续深化过往优势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品牌定位,加快打造新特质。

  青岛银行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全面开展降本增效,营业收入增长,信用减值成本下降,实现利润稳健增长。在强劲盈利能力的带动下,青岛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达到10.71%。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升整体的合规风控能力。近年来,青岛银行风控能力不断强化,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并实现减值新规、分类新规、资本新规成功落地。在贷款规模增长的同时,合理压降信用减值成本,通过深化风险管控,持续改善贷款质量,减值准备计提整体减少。

  行长吴显明认为,“在青岛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健经营对筑牢根基底线发挥着重要作用。全行夯实全面风险管理,重点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制定停复牌风险检视机制。强化贷后风险预警和排查,初步搭建全面监测体系。完善内控合规管理,成立内控与问责委员会,完善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合规动能。”

  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结构

  在新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青岛银行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探索和实践金融创新。通过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按照“固强补弱、服务实体、防治风险、规范管理”的经营指导思想,青岛银行全面推进战略规划落地执行。在风险管理可控的前提下,该行提高抢抓优质资产、提升负债质量的优先级,主动推进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优化。

  2023年底,青岛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6000亿元,达6079.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3.71亿元,增长14.80%,负债额5680.46亿元,增长15.22%。一季度末青岛银行的资产负债继续稳步增长,总资产达6230.71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50.85亿元,增长2.48%,负债总额5814.28亿元,增长2.36%。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均为1.18%,保持在较低水平。

  面对整体市场利率下降和对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青岛银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提升了贷款和投资的平均余额比例,同时降低了应付债券的平均余额比例;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存款和应付债券的成本率,有效降低了计息负债的成本,这有助于抵消资产收益率下降和存款规模增长带来的影响,最终实现了净息差的提升。

  青岛银行去年各项贷款总额突破3000亿元,客户贷款总额3000.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0.60亿元,增长11.55%;客户存款总额3860.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7.15亿元,增长13.10%,实现量的稳健增长。

  一季度末青岛银行存贷款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3月末,本公司客户贷款总额3170.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9.51亿元,增长5.65%,同比增加338.54亿元,增长11.95%;占资产总额比例50.88%,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客户存款总额3901.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47亿元,增长1.05%,同比增加323.82亿元,增长9.05%。

  青岛银行管理层表示,青岛银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及收入结构,业务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该行积极优化支付结构,不断加大高收益资产的投放,压降高成本负债,提升贷款的占比,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4.17%,较上年下降5个bp。此外,该行还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整体计息负债付息率下降5个bp,最终保持了净利差1.85%,取得了逆势同比持平的好成绩。

  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青岛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为己任,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快速崛起,强劲的发展实力和势头有目共睹。该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放力度,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使命。

  青岛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取得的成果,让市场看到了优质城商行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数据显示,2023年末,青岛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724.59亿元,实体经济贷款增速、占比均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3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85.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16亿元,增长8.44%。

  面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微用户,传统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另一部分银行也紧紧抓住了机遇。青岛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该行业务的全面升级和战略转型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支持小微企业为重点,旨在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更好贯彻国家普惠政策,青岛银行不断完善普惠金融经营体系,建立了领先省内同业的普惠金融专业化经营模式,推进落实“构建专营机制、建设业务平台、完善产品体系、坚持数字化转型”等具体发展举措。

  在总行层面,青岛银行成立“授信产品快速响应工作组”,围绕普惠金融开展“铸剑行动”,形成了覆盖先进制造业企业、现代农业企业、科创企业、出口企业、供应链企业和以线上普惠为产品线的完整的普惠融资产品体系,打磨创新本行普惠拳头产品,累计创新普惠产品20余款。

  在分支行设置普惠专营部门和团队,实行普惠授信业务“派驻制”审批,建立独立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系统。推行普惠金融“试点行”机制,在条件成熟的7家分支行设置普惠专营部门和团队,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青岛银行以数字化赋能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推出“多维渠道、一款产品、N种场景”的“普惠e融”业务,系统智能匹配融资场景。目前该行已推出税e贷(企业版)、房抵e贷、科企e贷和出口e贷等四款线上普惠贷款产品,上线“普惠e融”数字化服务平台。

  在总行和各分行的共同努力,金融科技加持下,普惠金融业务实现稳健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末,青岛银行对公普惠贷款客户5.34万户,普惠贷款余额338.46亿元,较年初增加67.21亿元,涨幅24.78%,高于该行各项贷款增速,普惠贷款平均利率下降45个基点。截至2024年3月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378.66亿元,比上年末增40.20亿元,增长11.88%。

  吴显明表示,2024年是青岛银行新三年规划承前启后的攻坚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将按照“深化战略、强化特色、优化机制、细化管理”的经营指导思想,围绕“质效优先、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战略目标,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将继续深入推进持续高质量发展。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种灿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