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宁
责任编辑:张达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尊 通讯员 王子轩 枣庄报道
3月28日凌晨五点,我被通知到隔离点待命。中午十一点,通知到薛城新万家隔离点报到。
到达隔离酒店时,才发现这是一处今天上午才完工的隔离点。看到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询问下得知还在疏散已入住的房客。以我在隔离点工作的经验,必须要完全了解这所酒店的状况,才能有利于往后隔离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我立刻询问起酒店客房的布置以及各个通道口的方位。通过了解得知,这所酒店共有198个房间,是全区最大、容纳人数最多的隔离点。我们被领导安排我去看工作区,并让我们给出布置工作区的建议。随后与领导商议定下了办公室、物资保障室等功能区域。领导在指导工作时说我是在目前防疫工作人员中在隔离点工作时间最久,业务精湛的“老员工”,让我立刻开展隔离点的防控及接收工作。
一开始,只有我与两位同事准备了隔离点所需的防疫防控以及院感的各项表格、文件及材料。下午五点接收到了这所隔离点的第一批“被隔离人员”,同时增加了四位新同事。这所隔离点刚刚建立,各种工作制度并未完善,并未详细分配工作,而是有任务大家一起上,我们“老手”带“新手”共同参与了接收工作。从下午五点半换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给接收的每一位“次密接”做好身份确认、生命体征检查、登记、宣教、每人采核酸并安置好房间,统计核对,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共接收“次密接”184人。
紧接着我们六人又开始给每个房间分发午餐。从污染区出来时,已经到了下午一点,我们已经在污染区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大家脱下防护服时汗水已经浸透了皮肤,手掌也被汗水浸出了褶皱。我们这才匆匆吃过午饭,也是在隔离点工作的第一顿饭。接下来我们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填写每位“次密接”的健康检测登记表,还要给每位“被隔离人员”打电话登记填写三次疫苗接种的具体时间。这些繁琐的工作一直到深夜才结束。正当我们以为可以松口气去休息时,又接到通知,要求在早上六点前完成隔离点所有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接到通知后,我们互相鼓励、打起精神,再次投入到采样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要在每支采样管上写下他们的名字以及编码,这时已经到了3月30日的凌晨一点半,也是在这所隔离点工作的第三天凌晨,我们终于可以睡觉了。不过我们采样任务量巨大,时间紧迫,只睡了三个小时的我们,在四点半就得起床去隔离区进行采核酸工作。终于在凌晨五点五十完成了190人的采样工作。我原本想以具体某一天日记的形式展现我每日的工作内容,却没想到从进入污染区到按时完成采样任务就已经过了三天两夜!此时的我们身体已经疲惫到极点,两眼飘忽、双腿发抖,身体不住地打颤,连走路都是轻飘飘的。
就这样我们六人在一位带班领导的带领下,每一天都做着医疗保障、核酸采样、无接触送餐、配发中药、接收及解除、处理医疗垃圾等任务。
在新万家隔离点工作的第五天,又接上级指令,要求每天下午六点前完成190人的第二次采样任务。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工作任务量从190人增加到211人。我们休息的时间更少了,每天不超过四小时的睡眠时间。当时新万家酒店并没有配备保洁人员,我们需要给“被隔离人员”清理生活垃圾。
这些工作内容一直重复、持续到第二周的周三。当天将要分两批解除共181人的隔离。可别认为这时候我们就能休息了,这才是另一项“大工程”的开始!每位“被隔离人员”要准备“解除集中隔离证明书”一式三份、一份隔离期间检测结果证明。就这样,我们不仅手写了800页纸,还要与各个乡镇街道做到点对点的交接。等我们把每一位“被解除人员”送上不同乡镇街道安排来的专用车之后,又到了次日的凌晨三点。
我悄悄算了一下,从去年第一次参加隔离点的防疫工作,直到今天,我一共参加隔离点工作80余次共240天。在这些抗疫的日子里,我们的工作经常不分昼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是经常的事,参与接收及解除隔离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900余人。
在坚持实现新冠疫情动态清零的目标上,我决心还要再接再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王宁
责任编辑:张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