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可可脂巧克力揭下虚伪面纱
从下个月起,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的产品,必须标注为“巧克力(代可可脂)”,而不能只简单标为“巧克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必须下架。今年12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巧克力产品,大部分代可可脂使用量超过5%,均不符合巧克力标准。
有人不爱吃香菜,有人讨厌牛奶,但是很少有人会拒绝巧克力的诱惑。然而很多消费者也许并不知道,自己以前所吃的根本就不是巧克力,只不过是“代可可脂”。据悉,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中对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划分做出了明确规定。
巧克力市场鱼目混珠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巧克力分为两种,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从天然可可豆中制得的乳黄色硬性天然植物油脂的天然可可脂,口感不油不腻;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主要成分为代可可脂,一般指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的产品。代可可脂是一种由动物蛋白油脂、植物油脂与可可粉相混合的油脂,是一类能迅速融化的人造硬脂,在物理性能上接近天然可可脂却并非名副其实。
两种都被称为巧克力的产品,原料价格却相去甚远。据业内人士介绍,可可脂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万元左右,而代可可脂的价格从6000元到1.5万元不等,从成本上来讲,使用可可脂生产的巧克力比使用代可可脂的巧克力要高出一两倍。
据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介绍,代可可脂巧克力与巧克力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可可脂含量的不同。目前,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巧克力中可可脂的最低限量,白巧克力不低于20%,黑巧克力不低于18%。
专家预测,按照即将实行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现在市场上7成以上的巧克力产品都不能再叫巧克力了。
两种巧克力差价悬殊
成本制约价格,两种巧克力原材料之间的巨大差价,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也近乎悬殊。记者在万客隆超市看到一款包装精美,明确注明是代可可脂制品的奶油巧克力售价仅为两元一盒,而另几款重量相近成分说明为可可脂的巧克力,零售价格则在7-10元不等。扣除品牌价值因素外,巧克力比代可可脂巧克力零售价格要高出至少一两倍。
对于悬殊的差价,很多消费者认为是由于品牌和牛奶、果仁等添加材料不同所致,但一名销售人员表示,“可可脂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了价格高低。”
采访中很多消费者表示对于代可可脂巧克力并不清楚,也正是由于消费者对巧克力产品模糊的认识,很多巧克力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公然将“代可可脂”美化成了巧克力,一些代可可脂巧克力还借助巧克力的美誉自抬身价。
但是专家认为,代可可脂虽在物理性能上接近天然可可脂,胆固醇含量高,口感、香味都无法和可可脂相比,它本身高糖高热量,不易被肠道吸收,相对更容易令人发胖,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较大。
下月起为巧克力正名
即将实施的《标准》中规定,只有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脂的含量超过95%的产品才能标称为巧克力。凡是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的产品,今后都不能直接标注为巧克力,而只能称为代可可脂巧克力或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产品包装上也必须注明代可可脂含量。
记者在多家超市发现,除了德芙、金蒂、吉百利等知名品牌巧克力在主要成分含量上,大部分都标明了“可可脂含量高于25%”或“可可脂含量不低于20%”等字样,大部分巧克力威化或麦丽素产品标注了“代可可脂”字样,但对于可可脂、代可可脂等相关成分的具体含量并未具体标明,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无法弄清究竟有多少可可脂,很难区分产品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巧克力。一些婚庆喜糖更是连成分和执行标准都没有。
对于巧克力的鉴别方法,专家介绍,由于代可可脂熔点高,一般表现较硬。可以把巧克力捂在手里,很快变软的就是用大量可可脂做的纯正巧克力。另外,品质好的巧克力,外观一般非常光亮,光泽度很好,产品的外观非常完整;不好的巧克力则暗淡无光,产品外观也非常粗糙。掰开后,品质好的巧克力细腻均匀;质地不好的巧克力会有很多气孔,很不均匀。
下月开始执行商务部的新标准后,消费者就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巧克力产品究竟是代可可脂巧克力还是巧克力,再也无需雾里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