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蕾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昨日发布署名文章称,中国食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篇署名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刘冰、马岩和王金萍的研究文章认为,根据历史经验,粮食价格只有剧烈波动上涨,通常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基本在10%以内。
根据最新的统计,今年1~5月,中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约2.2个百分点是由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所拉动的,即影响率约为76%。今年1~5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单从子项看,肉禽和蛋类价格涨幅比较迅猛,5月肉禽价格和蛋类价格增长分别为22.3%和33.4%。
文章称,我国粮食库存仍在安全线以上,不会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出现。此外,以我国过去发生过的通货膨胀来看,即使粮价带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但如果没有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联动上涨,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占权重60%以上的七大类非食品消费项目和服务项目价格涨幅5个月内最高的未超过4%,有的还略有下降。
文章结论称,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更不会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针对粮价问题,自去年11月底我国以小麦、大豆为主的粮食品种涨价以来,大部分研究观点认为国际粮价趋高,是带动我国粮食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2004~2006年,中国粮食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进口品种以大豆和小麦为主。
昨天的研究文章指出,世界粮价今年仍将在高位波动。文章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预计2007年世界粮食总体价格水平将上涨3%~5%左右。因此,估计2007年全球食品价格水平也不会上涨太多,进一步推动我国粮价以及通胀水平上扬的作用有限。
研究还进一步指出,此次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粮食减产以及生物燃料用粮的增加,并不是在世界农业和粮食加工本身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上涨,因此不会造成过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不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也声明称,凡个人署名文章,均不代表国家统计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