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李可欣 枣庄报道
4月25日,枣庄市“集中攻坚 聚力突破”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枣庄市计划实施30个片区121个重点项目,其中完成植树造林3000亩、湿地修复1030亩,建设提升公园游园8处、口袋公园17处。
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新闻发言人季冬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方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永法,山亭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贯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峰介绍说,近年来,枣庄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发展保护理念,深入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开展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是“十四五”收关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近期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全市“山水林田大会战”集中攻坚暨2025年春季植树活动,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吹响了冲锋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集中攻坚,聚力突破,全面抓好“山水林田大会战”、森林湿地资源管理和森林保护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速。
聚力攻坚“山水林田大会战”,在开展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上寻求新突破。会同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编制2025年度“山水林田大会战”实施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市“山水林田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枣庄市2025年度“山水林田大会战”重点项目计划表》,将年度任务分解到区(市)。2025年,全市计划实施30个片区121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30.84亿元;完成植树造林3000亩、湿地修复1030亩,建设提升生态廊道100公里,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35万亩、破损山体修复11处、河道治理17条(段),建设提升公园游园8处、口袋公园17处。指导各区(市)抢抓时节、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各项任务的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重点项目100个、完工重点项目17个,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0.46亿元;已完成植树造林1500亩、湿地修复230亩,治理河道2条、破损山体2处,建设提升生态廊道40公里、公园游园口袋公园5处。
聚力攻坚森林和湿地资源监督管理,在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上寻求新突破。全力抓好涉林违法图斑整改,统筹推进森林和湿地资源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强化涉林违法问题闭环整改。运用矢量数据比对、历史影像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排查露天矿山占用林地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情况,建立“一案一策”动态管理台账,落实违法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同步启动2023年以来占用林地项目“采一补二”专项检查,确保占补平衡政策落实到位。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创新。设立林长生态公益林公示牌7个,印发森林资源管理实用手册4500余册,设立企业林长18人,绘制市、区、镇三级公益林管护范围图,将重点公益林管护纳入年度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管护责任和范围透明化,确保违法线索早发现、快处置。强化林地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省级支持下发2025年林地定额1320亩,已为4个重点项目预支112亩,为全市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聚力攻坚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筑牢森林保护屏障上寻求新突破。聚力打赢春季森林防火攻坚战。面对今年入春以来干旱少雨、大风高温和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上下一盘棋,在压紧压实防火责任、严格野外火源管控、排查整治森林火险隐患、强化火情早期处置等方面下大气力,扎实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早期处置等各项工作。在春节、清明节等森林火情高发期,组织护林员全员上岗,专业、半专业化森林防火队伍靠前驻防,做到森林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有力保证了森林资源安全。聚力打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攻坚战。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科学分析研判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组织印发虫情预报2期。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391万元,启动美国白蛾飞防招标。组织各区(市)检修喷雾机260台,悬挂杀虫灯1500余台,培训防治员2478人,为打赢全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攻坚战做好充分准备。聚力提升市民森林保护意识。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强化森林保护的第一道工序,有效利用植树节、湿地日等节点,扎实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平台等公众媒体,以及设置宣传牌、悬挂宣传条幅、印发宣传单页等形式,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市民关爱森林、保护森林的意识,筑牢森林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春季是造林绿化的关键时期。请问我市今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宁方玉:一年之计在于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统筹推进,系统做好造林地块选择、苗木调运、工程造林等工作,精心组织开展春季造林,为全面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统筹布局开展工程造林。把造林绿化纳入“山水林田大会战”集中攻坚任务,印发年度“山水林田大会战”实施方案、重点项目计划表,明确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围绕荒山披绿、镇村兴绿、绿道提升等,统筹谋划和推进造林绿化工程项目45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成片造林1500亩,建设提升生态廊道40公里,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0%和40%。
二是因地制宜实施科学绿化。坚持“适地适树、科学栽植”,优先选用彩叶树种、耐干旱瘠薄的优良乡土树种用于造林绿化,兼顾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广泛运用容器苗,最大限度提高苗木成活率。强化技术服务,全市组织林业专家深入造林一线开展业务指导100余次,指导造林现场121处,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三是全民参与共绘绿色画卷。推行“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生态公益岗”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春季植树造林。持续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建设,拓宽劳动尽责、捐资尽责等义务植树参与方式,组织开展“美丽枣庄 共‘树’未来”青少年义务植树、亲子植树等主题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义务植树活动90场,参与尽责人数1.5万余人次,栽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
四是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加快推进滕州市国有木石林场中央财政资金其他国土绿化项目,计划以森林抚育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侧柏纯林4965亩,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导滕州市、市中区实施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7000亩,通过采取疏伐、修枝、补植等抚育措施,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相景观,提升森林质量。
记者:当前,本轮森林防火期已经接近尾声,请问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曾永法:2024年11月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扛牢森林防火责任,扎实做好火灾预防和林火早期处置各项工作,有力保证了全市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情。
一是强化防火责任落实。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防火帮包责任制,严格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看、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明确全市2345名林长、1128名护林员管护区域,加强护林员巡护管理,组织培训提高护林员火情处置能力。
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发布森林防火倡议书、违规用火处罚典型案例。深入林区道路、进山入口等重点区域、路段开展宣传,出动宣传车360台次,悬挂宣传横幅1320条,粉刷宣传标语1400余条,设置宣传栏、宣传牌700余块,设置警告牌1200余块,发放宣传单2.7万余张,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显著增强。
三是严格野外火源管控。针对祭祀用火,在墓地聚集区建设祭祀焚烧池455处,引导群众集中焚烧祭祀用品。针对农事用火,全面清理、打烧林田交界处秸秆、杂草等可燃物,设置防火隔离带,消除火险隐患。针对上山人员,在进山主要路口设置防火检查站161处,对进山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严防火种进山入林。
四是做好火情应急处置。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市8个森林防火专业队伍集中备勤,靠前驻防,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可以第一时间科学有效处置。在春节、清明节等关键节点,进行严防死守,护林员全部到岗到位,并加大巡护密度,延长巡护时间,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虽然本轮森林防火期已经接近尾声,但受到高温、大风和降水偏少影响,林区森林火险等级依然居高不下。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户外活动时要注意用火安全,严禁在森林内及距离森林边缘500米范围内烧荒、焚烧农作物废弃物料,燃放烟花爆竹、吸烟、野炊、祭祀用火,投放空中移动火源、开山爆破等工程用火和其他易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一旦发现森林火情,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立即报告,为及时有效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记者:林业有害生物常被比喻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请问今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点有哪些?有什么计划打算?
季冬勇: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今年我市将按照“全面防、重点治、保实效”的防控策略,重点抓好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病虫害防治,计划防治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151.6万亩次,完成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1.59万亩次,严防美国白蛾、杨小舟蛾较大危害,守牢不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这条底线。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预报,及时掌握虫情动态。充分发挥基层林长、护林员作用,健全完善市、区(市)、镇(街)三级网格化监测体系,实现监测预报信息全覆盖。借助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站,严密监测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杨小舟蛾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虫情预报,关键时期对美国白蛾、杨小舟蛾严格执行监测日报告制度。组织滕州市、山亭区、市中区和台儿庄区4个有松林区(市),对3984亩松林每3个月进行1次全覆盖松材线虫病监测,对异常死亡松树实行动态清零和及时送检。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实施立体化综合防治。我们将组织各区(市),在5月中旬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关键期,选定气温适宜、风力较弱的时间节点,选用仿生制剂开展美国白蛾飞机防治,并按照“一飞两防”的策略,兼顾杨小舟蛾防治。预计5月底前完成120万亩次飞机防治任务。针对飞防无法覆盖的区域,根据虫情发生发展动态,及时组织开展地面喷防和物理、生物除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预计开展地面无公害喷药防治25.9万亩次、人工物理防治5.7万亩次,实现飞防区域和地面机械防治区域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达到立体综合防治效果。
三是突出关口前移,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林的“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其引入和扩散主要依靠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进行近距离传播,或者通过人为调运带疫苗木、松材、松木包装箱及松木制品等远距离传播。我们将会同公安、海关等部门,加强对木材市场、涉林涉木项目工地、木质包装加工企业的检疫检查,严防疫木流入。在有松林的进山入口,设立松材线虫病疫木检查站,坚决防止带疫松木、松苗上山,守紧守牢不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这条底线,全面打赢“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收关战。
记者:山亭区是森林资源大区、生态大区,是枣庄的“后花园”,更是枣庄市重要的生态屏障。请问山亭区如何保护利用好森林资源?
张贯峰:近年来,山亭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和科学绿化三年行动,强力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力打造“不墨山亭、幸福小城”,全区生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合力扩绿,增强森林生态基础。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和科学绿化三年行动,统筹规划,精准造林。以城乡周边山体绿化、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疏林地补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为重点,每年确定20多个山头进行绿化攻坚,大力推行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模式,不断增加森林面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营造更有效果、更显特色的美丽山亭新景观,让人们随时都感受到强烈的绿色冲击、感受到浓厚的森林气息。今春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个,新上线义务植树捐资项目1个,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次,完成新造林400余亩。
二是强力护绿,维护森林生态安全。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严格以法治林、依法管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全域森林、林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网格化、制度化、法治化监管制度,落实落细各项管理措施。建立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查机制,充分运用无人机、实时监控系统、国土影像等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巡护。毫不放松地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实行全面防、重点控,做到严管严防到位。不断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维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三是倾力兴绿,加快生态价值实现。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山亭区积极探索碳汇经济发展路径,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立了山东首家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枣庄分中心在山亭启动,服务全市46家控排企业。山东省首个国家自愿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项目——《枣庄市山亭区碳汇造林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深度开发碳汇造林面积1.48万亩,总减排量可达10.2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目前,碳汇预售工作已达成初步意向,实现预售收入300余万元。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峄城区峨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光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峄城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