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中国联通 新闻热线:1317337110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法援在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新闻搜索:
 
两大王牌机构携手行动 俄境外追凶队神秘莫测
  来源: 环球时报    日期:  2006-07-07 08:53:43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执行反恐任务的俄特种兵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为报复四名俄外交官在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杀害,俄总统普京近日下达“境外追杀令”,允许特工部门在境外追捕并消灭恐怖分子。这意味着俄罗斯特工在“克制”几十年后,重新获得尚方宝剑进行境外追杀。

  有两大王牌机构

    据俄媒体预测,有资格展开境外行动的俄特工部门无外乎俄军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对外侦察局(SVR)和联邦安全局(FSB)三巨头。但从职权范围上看,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格鲁乌与SVR是其中的“黄金搭档”,长期分工合作使两个部门形成有效的行动模式,即格鲁乌锁定目标,SVR实施准确行动。

    “进去一卢布,出来两卢布!”俄特工人员都这样形容“格鲁乌”,意思是进入格鲁乌很难,要想离开格鲁乌更难。作为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格鲁乌至今也没有自己的新闻机构,位于莫斯科的格鲁乌总部大楼更让人深不可测。格鲁乌的特长是侦察与情报分析,其拥有新型间谍卫星和导航卫星提供即时服务。它下设的16个局中,除了4个直属方向局外,剩下的1-6局负责对世界各地的情报侦察工作,7-12局负责情报处理和分析工作。完整的情报体系可使格鲁乌完成包括战略侦察、间谍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培训境外活动的间谍人员、监听和破译世界各国的军民通信线路、分析侦获情报等各种任务。格鲁乌现任局长克拉别利尼科夫称:“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的任何不可预测的方向,军事侦察的必要性和至高地位仍将保持。”

    而脱胎于原克格勃第1总局的SVR则更擅长追杀目标。SVR继承了克格勃“手黑”的传统,考虑到在国外行动,除非上级专门指令,SVR特工一旦从事追杀行动,便从不考虑留活口。SVR特工一般采取“间接暗杀”和“直接清除”两种途径:为了不暴露身份,SVR特工在车臣反恐作战期间往往借助格鲁乌的可靠情报,收买内线除掉恐怖分子,所用工具一般是奇形怪状的毒剂和毒针,或者安装高灵敏度传感器,引导俄正规军运用精确制导武器除掉目标,这属于“间接暗杀”方式。当这种方式不保险时,SVR特工便不得不亲自出马,运用手机遥控炸弹乃至微声手枪等武器进行“定点清除”,他们内部一般称为“热处理”。

    擅用毒药消灭目标

    历史上苏联特工擅长用毒药解决目标,这样更加不露痕迹。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克格勃成立特别行动组,专门从事对流亡境外的反革命分子进行追杀。冷战开始后,苏联特工的猎杀方向转为藏匿在国外的叛逃者和叛国者。1959年后,克格勃杀手利用氢化钾,在西柏林干掉乌克兰裔恐怖头目斯捷潘-班杰尔。进入戈尔巴乔夫执政期后,苏联特工部门总体上停止了境外追杀活动。

    车臣战争让俄特工再度亮出撒手锏。2002年4月,车臣非法武装三号头目哈塔卜进入俄联邦安全局(FSB)的视线,FSB提出用剧毒信件叫哈塔卜丧命的暗杀方案。FSB特工收买了哈塔卜最信赖的心腹易卜拉欣·阿里,让他将一封涂有神经毒素的信件面呈哈塔卜,哈塔卜打开信件后不到5分钟就毙命了。

    俄特工向以色列学反恐

    西方专家认为,与长期从事境外追杀的美以同行相比,俄罗斯特工尽管有辉煌的过去,但毕竟已“金盆洗手”多年,一些老的经验与手段已不适应当前反恐斗争的需要,而美以间谍机关拥有科学的目标甄别体制,一般能在关键时刻“擒贼先擒王”。为了取长补短,俄罗斯自从2004年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便与以色列和美国加强了两国反恐合作。俄媒体还透露,每年至少有两名俄特工部门军官长驻特拉维夫,对以色列特工在反恐斗争中使用的设备和武器进行研究。目前,虽然俄以双方都未公开两国反恐合作的细节,但有媒体称,俄境外“追凶”的本领应该大有长进,俄追凶队在未来可能会活跃于国际反恐战场上。▲李洛

    《环球时报》 ( 2006-07-05 第08版 )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丝绸之路成情报之路? 印度政府驳回防务专家意见
>> 下一篇: 以军占领加沙地带北部 报复巴“卡桑”火箭袭击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E-mail : zzdz@dzwww.com  TEL:0632-3177771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