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今年计划创建1条淮河流域幸福河湖、3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2023-07-1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袁鹏

  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7月19日,“生态河湖,水韵枣城”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召开。会上,枣庄市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局长白连刚介绍了近年来,薛城区在建设幸福河湖方面所做出的具体举措。

  白连刚说,近年来,枣庄市薛城区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将水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注重发挥水工程、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效益,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靓丽风景线,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幸福河湖“薛城样板”不断涌现。

  一是擦亮生态底色,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全力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体系,高起点谋划引湖入薛、小沙河拦蓄等省级重点项目。加强南四湖流域污染防治,坚持水污染从源头治理,总投资额1.6亿元,新建陶庄污水处理厂,投资1.35亿元实施薛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3万方/天,改善城区及下游整体水体环境。实施小沙河中下游5.5公里河道整治,树立城市水文化新地标,全面营造生态健康、自然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继续实施薛城区河湖库综合治理及引调水项目,精雕细琢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实施蟠龙河综合整治、凤鸣湖补水,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动水环境提档升级。

  二是践行绿色理念,打造幸福河湖薛城样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制定《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加快对全区22条河流、7座小型水库的一河一策的修编,13条区级以上河道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187公里镇级以上河湖岸线全部划界完毕。结合“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全区各级河湖长APP巡河近4000次,清运河道两侧垃圾10万方,整改督察反馈河湖问题67处;在全市率先推行“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动河湖长制建设从“有名有实”到“有力有为”转变。结合“山水林田大会战”“双十镇”建设,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周营沙河支流、古薛河、回灌河、锦阳河、杨庄沙河等河道实施综合治理,规划打造3平方公里的白楼湾湿地公园,形成12公里景观河道,完成蓄水300余万方,带动沿岸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8000余亩,全区河湖环境持续改善。搭建“我爱家乡水”公众护水平台,形成社会公众与各级河湖长合力治水护水的新局面。截至目前,薛城区共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6条,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万元创建1条淮河流域幸福河湖、3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条市级以上美丽示范河湖和11条达标河湖。2022年初,《建设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周营沙河美丽幸福河湖典型案例》作为全省唯一美丽河湖典型案例被水利部推广;2023年4月,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先后两次刊发薛城区幸福河湖建设实践做法。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构建首善之区幸福家园。按照“生态+”理念,积极打造林水相依、河清岸绿的水利生态体系,在历年治理的基础上,依托幸福河湖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构建生态走廊,促进河道两岸产业升级,沿岸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及产业,整合高效农业、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依托十里湾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建设白楼湾湿地公园,水系两岸建有千亩梯田花海、环湖彩虹绿道,规划沙滩、石滩、泥滩、烽火台等景观节点10余处。同时,以幸福河湖和水美乡村建设为抓手,融合红色历史和人文底蕴,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片区。以西城区水系水环境为基础,对凤鸣湖东、西支流进行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升级改造及景观配套提升,打造以空中栈桥、凤舞塔等为主体的“空中观景台”,在河流两岸建设水幕灯光秀、亲子活动中心、绿叶广场等景观节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小沙河下游积极构建生态走廊,促进河道两岸产业升级,沿岸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蓝莓、猕猴桃采摘、火龙果种植基地40余家,并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将河湖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