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督促部门运用柔性方式开展执法,为企业减轻处罚金额近700万元

2024-09-1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甜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9月10日上午,枣庄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聚力攻坚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市调整并推动落实501项行政处罚“不罚、轻罚”清单,督促部门广泛运用柔性方式开展执法,全市办理行政不罚、轻罚案件3976件,为企业减轻处罚金额近700万元。

  枣庄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守春,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斌,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良三,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李长青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孙守春介绍说,今年以来,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深入落实全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法治枣庄建设

  合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系统召开委员会及办公室2024年全体(扩大)会议3次,统筹召开委员会协调小组会议4次,提请召开全市府院联动2024年度第一次协调会议,积极筹备府检联动工作协调会议,形成法治枣庄建设的强大合力。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学法述法,相继组织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活动3次。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学习制度,推动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及述法评议,在全省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精准开展法治调研、法治改革、法治督察、法治考核,制定并深入落实《枣庄市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实施纲要》,为助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提供强劲法治动能。

  持续擦亮“国字号”法治政府品牌。制定枣庄市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明确8个方面47项重点任务,推动枣庄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指导区(市)和市直部门做好法治枣庄建设指标评估工作,扎实做好2024年度《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工作任务,全面展现法治枣庄建设成果。开展落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实地督察,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的协作配合,以督察考核倒逼全市法治环境改善提升。

  坚持建章立制,强化法治服务政策供给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科学制定立法项目,加快落实2024年度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推动《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枣庄市燃气管理条例》《枣庄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枣庄市养犬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出台。

  强化备案审查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机制,注重倾听企业诉求,审查涉及企业利益的规范性文件,针对性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建议,充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高效开展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审查,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对35件市政府合同协议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提出法律意见112条,为全市重大项目合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健全牵头配合机制。牵头制定《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法治保障领域配套措施》,印发《枣庄市司法局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措施》《关于提升法治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的通知》,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领域制度支撑。

  创优法律服务,增强惠企便民工作成效

  精准开展法律服务。围绕服务“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创新开展“产业体系+法律服务”惠企行动,为企业开展法治宣传111场,参与调解、代理仲裁诉讼案件207件。部署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和“百名律师进企业优化环境促发展”公益活动,组建律师法律服务资源库,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融入重点项目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推行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全程网办”,实现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办”“不见面”。

  实行普惠公共法律服务。健全完善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持续开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业务、行政执法事务,有效构筑诉源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赋予金融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帮助企业债权人快速实现债权,提高司法效率。

  完善多元基层法律服务。扎实开展司法所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推动司法所与基层法律服务所“两所共建”。探索建立“保障重大项目调解服务团”,拓展商事调解服务网络,成立协会商会调解组织,擦亮“调解惠企”品牌。创新打造“非诉挺前、多调联动、多元化解”的金融非诉调解“枣庄模式”,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涉企和金融调解案件2206件,调解成功1180件,清收盘活资金3.8亿元,案件受理数量、调解成功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提高执法质量,依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开展涉企执法阳光监督。配合市营商环境专班,依托“枣企e码通”平台,对涉企行政执法进行事前报备、事中留痕、事后评价,有效压减入企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制定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部署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以评查促整改,以整改促规范。加强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收集和宣传,以案释法,为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提供鲜活权威的办案参考。

  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模式,调整并推动落实501项行政处罚“不罚、轻罚”清单,督促部门广泛运用柔性方式开展执法,全市办理行政不罚、轻罚案件3976件,为企业减轻处罚金额近700万元。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和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到12个市直部门和部分企业现场检查,随机抽取52本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用精准监督倒逼部门规范执法。做好行政执法领域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指导试点等工作,全力提升全市行政执法水平。

  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实施“行政复议+调解”模式,坚持把调解和解机制挺在前面,实现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探索创新涉企行政复议服务,在全省率先启动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暨2024年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省司法厅、省工信厅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开通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创新建立市级行政复议服务企业联系站20个。截至8月,全市两级行政复议机构办理各类涉企复议案件46件,撤销或确认违法9件,直接纠错率达29.03%,通过调解和解终止9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40余万元,近90%的涉企行政争议经行政复议实现案结事了。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市司法局在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郭良三: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抓手,出台了《贯彻落实<山东省推进行政执法质量提升若干措施>实施方案》,从严从实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现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双提升。

  一是建强队伍,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强化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养,充分调动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牢固树立法律至上、职权法定、依法行权、规范用权的理念,严格做到执法行为必须守法律、重程序、受监督。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提高执法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为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是转变执法理念,建立柔性执法机制。执法过程中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执法手段,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耐心解释有关法律规定、事实认定、处罚裁量基准,鼓励采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精准普法,加强企业合规指导,提升行政执法温度,努力营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良好环境。

  三是阳光监督,推进涉企行政执法改革。部署开展涉企执法监督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依托“入企e码通”平台,对涉企行政执法进行事前报备、事中扫码、事后评价,有效压减入企检查频次,以数字化方式推动涉企执法“无事不扰”和高效监管的有机统一,惠及全市8万家在册企业。

  四是创新监管,健全监督衔接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指导监督、激励保障作用,建立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其他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政府督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社会监督等协作机制,合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请问市司法局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长青:创新举措推动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减少证明事项,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将238项常用公证事项(事务)所需证明事项清单进行公示,坚持“清单之外无证明”。实行便民服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对37类、150项公证事项(事务),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统一缩短至五个工作日。优化涉企服务。开通涉企公证服务“绿色通道”,设置专门办证窗口,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理、快速出证。

  创新拓展业务服务营商环境。围绕二手房买卖,探索开展“带押过户”公证业务。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带押过户”公证120件。围绕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索指导公证参与检察辅助事务工作。创新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为有效化解重大刑事案件带来的社会矛盾、促进诉源治理做出积极探索。围绕金融纠纷的预防化解,积极开展金融赋强公证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金融赋强公证业务5736件,促进化解多元矛盾纠纷。

  聚焦困难群体实施精准法律援助。创新开展“法律援助+劳动仲裁”“法律援助+信访”“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强化部门联动,实现法律援助案件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 ,聚焦乡村振兴、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以及经济困难群体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援助服务,持续擦亮“阳光法援”“上善法援”等服务品牌,使法律援助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开心锁”和“连心桥”。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200余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婷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