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12月20日,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聚力破解两大瓶颈问题,创新实践“五小变五大”工作路径,着力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城乡融合引领区、和美乡村样板区,国创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枣庄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慧,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中礼,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升光,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真英,峄城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顿星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周慧介绍说,今年以来,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创区)围绕建设主题,聚力破解两大瓶颈问题,创新实践“五小变五大”(小景变大景、小田变大田、小众变大众、小户变大户、小村变大村)工作路径,着力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城乡融合引领区、和美乡村样板区,国创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科学谋划,各项工作进展高效有序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坚持省市高效联动,合力推动国创区建设工作。调整完善由省政府副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7月5日,宋军继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国创区建设任务进展情况,推动省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创区建设工作,调整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创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国创区建设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国创区工作;9月12日,召开全市科技大会暨国创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国创区每年不少于1亿元的综合支持。
围绕工作重点精准发力。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国创区各项建设任务落实。一是做好迎检评估准备。根据国创区“三年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全面总结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组织召开国创区建设预评估会议,查漏补缺、完善提高,为迎接明年阶段性评估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编制中期方案。联合科研单位编制《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科学谋划国创区下一阶段建设工作重点。三是推动政策落地。为确保省支持政策落地落实,细化梳理对上争取政策支持清单80条,下达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将工作成效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
注重典型经验凝练推广。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展示本市国创区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打造典型示范场景。坚持“培育智慧农业、打造数字乡村、践行低碳生活”一体推进,结合“双十百千”工程,立足示范片区各自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施策,集中打造信华新格林高效现代农业、绿色储能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等一批示范场景。推进经验模式推广。出版并发布《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国创区典型案例集,深入凝练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示范典型和发展模式,形成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枣庄范例。峄城区石榴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台儿庄按揭蔬菜大棚“统分结合”模式的实践等案例入选国创区年度报告;山亭区零碳智慧园区获联合国气候大会推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中国工程院开展国创区发展战略咨询院地合作项目,专题研究国创区科技创新路径、对策;引入(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低碳引领SDG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和机制研究”项目,实现首个国际基金在国创区落地转化;在北京市和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生态枣庄”乡村振兴成果走进北京暨“生态石榴”区域公共品牌推介活动,探索城乡融合推进生态价值实现新模式;先后赴郴州、深圳等其他国创区交流分享枣庄经验,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作典型交流发言;成功举办第七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造魅力故乡论坛暨《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发布会,联合国有关机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百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进程卓有成效
今年以来,枣庄国创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能力提升、城乡经济新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提速和科技创新支撑“五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基础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市域全覆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成功举办石榴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产业大脑+数字农场”应用场景,全市智能化数字大棚、数字果园、数字牧场达到40余家。
城乡经济动能持续增强。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成功举办20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目前全市锂电新能源企业已发展到270家,搭建了55个锂电科研平台,180余个锂电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锂电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山东省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推进。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延伸拓展。推进城乡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实现省市两级强镇筑基试点100%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动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优化提升农村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扎实推进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全市重点镇区5G覆盖率达到100%,涉农信息服务等数字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乡村生态建设全面提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双十百千”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焚烧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建成运行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基本实现有效治理管控,枣庄市被列入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充分发挥本市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中国北方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有力推动了绿色资源增值赋能。
科技创新支撑坚强有力。以“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坚持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量并进”,强化创新平台管理,积极争取各级科技项目,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申报重点人才工程项目。今年以来,新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9家,36个科技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争取省级项目资金8581万元,筛选推荐国家级人才37人,18个市级国创区科技专项立项实施。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我市财政部门在支持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孙中礼:自2022年7月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获批以来,市财政局立足部门职能,聚焦建设主题,认真落实各项任务要求,推动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目标导向,构建制度机制保障。围绕示范区建设目标,市财政局联合市科技局出台了《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对示范区项目的管理职责、资金使用、项目实施与监督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厘清了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权责,推动示范区专项规范实施。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衔接联动,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支持重点任务落实。2023年以来,我们不断强化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创新示范区建设,市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5亿元,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资金配套,支持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基础能力、培育城乡经济新动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乡村生态建设等方面。此外,我们抢抓示范区建设机遇,用足用好上级各项支持政策,今年以来,共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42.5亿元,较去年增加8.3亿元,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5.46亿元,与上年持平。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116.97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加3.96亿元,有力支持了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提升、农田水利等领域77个重点项目建设,济枣高铁、枣庄机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推进。
三、深化财金联动,放大政策乘数效应。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衔接,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拓宽科技金融融合渠道,拨付476.6万元,对60家备案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40%的贴息补助。大力推广“政采贷”业务,为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融资授信7.15亿元,同比增长73.62%。提升应急转贷服务水平,为全市128家次企业提供转贷服务25.35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新增担保金额8.52亿元,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降费让利达1022万元。
记者:张宏伟书记在全市科技大会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中指出国创区建设要聚焦破解“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瓶颈制约,请问国创区建设重点如何突破这两项瓶颈制约?
杨升光:“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是我市国创区建设的两大瓶颈。围绕破解这两大瓶颈问题,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在破解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方面,按照“五小变五大”的工作思路,即“小田变大田、小户变大户、小众变大众、小景变大景、小村变大村”。“小田变大田”就是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形式,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土地规模经营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价值。“小户变大户”就是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集中连片规划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统一进行设施化改造并提供产供销服务,将个体经营“小户”转变为协作经营“大户”。“小众变大众”就是通过挖掘我市石榴、马铃薯、黑盖猪、孙枝鸡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做好“土特产”文章,让“小众”特产变为“大众”消费。“小景变大景”就是通过设施连片提升、产业连片打造、环境连片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全域净、全域美、全域富。“小村变大村”就是通过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以强村带弱村,实现村庄互联、互通、互补,促进发展资源深度整合,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在破解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方面,坚持依靠“创新”打头、“改革”开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实施我市“双十百千”工程,深化抓村连片、示范带动,将各类政策资金集中投向创新型农业项目,持续激活资源要素,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要素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覆盖广度和渗透深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让我市国创区建设更有内涵;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速实现城市反哺乡村,创新乡村人才引育机制,在抓好人才资源要素回流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资金、技术、信息等多种要素向农村倾斜,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为我市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活力。
记者:据了解,《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已正式出版发布,请简要介绍该报告的有关情况。
王真英:2022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简称“国创区”),重点针对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同类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效应。《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超峰主编,市科技局联合南开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单位有关专家共同编写,系统梳理了全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市近年来开展的可持续发展典型行动及其主要成效;对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了枣庄市全市层面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的行动和评估经验,构建了由96项指标组成的枣庄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评级技术体系,评估了2015—2022年枣庄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指标得分变化情况;对接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重点,从乡村领域分析并梳理了枣庄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旨在向国内和国际社会分享枣庄乡村可持续发展经验。
该书包括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枣庄市可持续发展实践、枣庄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等八个章节,详细介绍了我市建设国创区的基础条件和亮点工作,深入凝练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示范典型、发展模式,并以其详实可靠的数据、高屋建瓴的案例分析,指出了我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新形势下的机遇以及对策建议,全面展示了我市在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成就。同时,通过出版发行《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还能够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政策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更好地向国内和国际社会分享枣庄经验,为全球更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有效途径,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记者:石榴既是枣庄的靓丽品牌,也是峄城的独特优势,在打造典型示范场景建设上,峄城区围绕石榴特色产业都做了哪些工作,打造了什么样的示范场景?
顿星芳:2024年是峄城区石榴产业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同时也是奋斗和收获的一年。峄城区积极培育石榴产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一二三产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了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万景园盆景基地、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石榴综合交易中心、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等一批石榴产业示范场景。
一是推进品牌建设,擦亮石榴产业招牌。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持续放大品牌效应,新获评“中国生态石榴之都”区域公用品牌,“峄城石榴”成功入选2024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峄城石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2024年“山东知名商标”称号。石榴产业发展工作入选省级特色典型案例、第五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成功举办2024石榴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等3名国际顶尖专家参加,大会新闻稿件在全球16个国家501家媒体以六种语言刊登转载;组织石榴相关企业及种植大户参加山东科技大市场、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峄城石榴”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是夯实发展根基,加快石榴产业提质。坚持品质提升,大力引种、选育石榴优良品种,已建成全国第一,世界前列的国家石榴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石榴种质473份;建成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发展石榴标准化种植园23个、良种繁育园7个。成立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直石榴产业服务团,累计开展石榴栽培技术指导50余次,培训授课24场次,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优质抗逆石榴新品种选育等2个项目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并进入实施阶段。国家林业草原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期科研基地”在我区挂牌。
三是科技创新赋能,助推石榴产业强链。立足石榴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推动石榴深加工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深化美果来食品等龙头企业与广药集团、韩国正官庄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挖掘吉美大健康、亚太石榴酒、峄州石榴茶等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度链接孙宝国、朱蓓薇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资源,加快石榴高端产品研发,2024年新推出石榴化妆品、石榴特膳食品、石榴蒸馏白酒等产品20余种,石榴深加工产品增加到10大类46个品种。建设运营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依托丰富的石榴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石榴+旅游”“石榴+康养”等新业态。坚持以石榴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峄城石榴正成为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