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3月31日上午,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5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655公里,密度跃居全省第2位。
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清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公路和地方铁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丽,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家银,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启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清华介绍说,2023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枣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在项目审批、资金、用地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推动,工作机制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六大体系”,深入实施“九项推进行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305亿元谋划实施12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2项国家级荣誉,国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顺利通过验收,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等4项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加快推进,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跨上新台阶。公路设施持续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5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655公里,密度跃居全省第2位;高速公路里程286.6公里、密度跃升全省第4位;京台高速、滨台高速、临滕高速枣庄段通车运营,国道206威汕线、省道318郯兰线和省道103济枣线等35条普通国省道改扩建工程如期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成为全省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临滕高速滕州东收费站被创建为全国首个“开放式”智慧零碳收费站。枣庄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2024年全国首场“我家门口那条路”在本市成功举办。铁路干线贯通南北,积极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全力争取启动济枣高铁建设,推动形成“市域双高铁”格局。长河港业铁路专用线主体工程完工,滕州铁路货场搬迁工程加快推进,枣庄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京沪和枣临两条普铁及27条铁路专用线效益日益凸显,推动实现货运物流降本增效。内河航运扩容升级,完成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枣庄港泊位改造提升工程成为全国交通强国试点首个竣工项目。累计建成3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去年全市集装箱运输完成11138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084万吨、较“十三五”末增长69%。低空经济蓄势待发,抢抓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机遇,积极引进航景创新、金朋达等低空经济“头部”“腰部”企业,顺利完成枣庄首个低空无人机配送场景测试,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洼地”。
现代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客运便捷化,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开通城际公交“一小时通勤圈”,推广定制公交、网约车服务,建成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行政村公交覆盖率实现100%,基本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升群众出行体验。货运高效化,构建“公铁水空”联运网络,马兰屯作业区“枣庄港-蚌埠港”运输航线成功开通,薛城作业区集装箱业务顺利启动,枣庄港内河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成功入选全省试点,推进京东(枣庄)智慧物流港、枣庄智慧冷链物流中心等场站建设,全面支撑交通物流提质升级,持续促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城乡一体化,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面贯通,建成30个乡镇寄递物流服务点、213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100%。建成滕州、山亭等省级客货邮样板县,开通枣庄“水泉火樱桃”邮政冷链直发航空专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平安信用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源头治理强基,建立企业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市“两客一危”、港口、普货、驾培等1262家运输企业全部纳入安全信用监管。创新开展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执法检查,开展“百吨王”超载、非法营运等专项治理,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信用交通固本,扎实推进信用交通建设,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交通工作提供了信用支撑。滕州、薛城、山亭、市中、峄城等成功创建全省“信用交通县”建设典型单位。改革创新赋能,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完成S241临徐线修复养护工程试点,实现评审过程全程透明、高效规范。强化路地“双段长”联合巡查排查、市级督导检查,持续加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推动铁路沿线环境持续向好。
绿色智慧交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调整结构降碳,大力推动“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整合港口资源,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绿色出行,全市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占比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8%。开展固废循环利用科技攻关,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奖2项,科技金桥奖1项。建设平台提效,建成市级综合交通运输智慧管理平台、综合执法智能监管“云平台”、智慧公路大数据云中心,基本建成覆盖国省道、县乡道、重要货源点的非现场执法检查网。推进智慧港航工程建设,实现交通指挥中心与港口、船闸、场站、国省道重点路段等区域视频监控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一网看交通、一网知交通、一网管交通。交旅融合共赢,依托现有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旅游公路扩面提标,精心建设“鲁风运河”“红色沂蒙”两大旅游廊道,高标准建成旅游公路293公里,本市山亭、薛城、峄城、台儿庄等农村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山亭区翼云湖和岩马湖旅游公路入选“山东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台儿庄区“鲁风运河”古城文化廊道、峄城区冠世榴园等精品旅游公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统筹谋划、适度超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枣庄交通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枣庄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四个一”工作机制,逐个项目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本台账”,细化责任分解,实现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节点,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在项目建设上攻坚突破。
深化区域协同,畅通开放通道。联合徐州、临沂、济宁等周边城市,共建跨区域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加强与连云港、上海港联动发展,扩大枣庄港带动效应,打造对接长三角的“黄金水道”;做好枣庆高速、济枣高铁南延等项目的谋划建设工作,力争更多交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十五五”规划。
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建设合力。完善重大工作和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政策,积极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研究会商,加强协同联动,汇聚推动枣庄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严格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督导落实体系。用好协调会商工作机制,对济枣高铁、翼云机场等重大项目实行“周调度、旬会商、月通报”,现场协调解决土地征迁、管线迁移等难点堵点问题,确保任务压茬推进、责任一贯到底。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3月27日,枣庄市召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张宏伟书记强调要打造“两环九纵十横”综合路网体系,积极构建“123客运圈”和“123货运圈”,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李清华: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枣庄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枣庄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京沪通道的黄金节点,是山东省的南大门和连接华北、华东、沿海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市交通运输局将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谋划实施好综合立体交通2025年、“十五五”和2035年中长期“三张图”,全力打造“两环九纵十横”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积极构建“123客运圈”和“123货运圈”,持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两环九纵十横”的综合路网体系具体是指,以临滕高速、枣菏高速、京台高速、滨台高速和规划建设的台儿庄连接线构成的市域高速外环,以G518日定线、S318郯兰线、S241临徐线和规划建设的S322枣欢线(齐陶路)构成的中心城区内环。九大纵向通道分别是京沪高铁、京沪铁路、G3京台高速、S29滨台高速、G104京岚线、G206威汕线、S238店韩线和已经开工建设的济枣高铁、规划建设的庆云至枣庄高速。十大横向通道分别是枣临铁路、枣菏-临滕高速、S83枣木高速、S38枣临高速、S322枣欢线、G518日定线、S515枣薛线、S318郯兰线和规划建设的临沂至枣庄至菏泽城际铁路、台儿庄连接线高速。
“123客运圈”是指,1小时到达济南和鲁南经济圈及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主要城市,3小时到达京津冀、长三角主要城市。“123货运圈”是指,枣庄发出的货物省内1天达、全国2天达、国际3天达。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抓手,强化统筹协调,继续发挥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确保交通运输领域重要规划、重大政策、重点事项落实到位,以枣庄的区位优势厚植转型发展的胜势,为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做出交通更大的贡献!
记者:争试点就是争机遇、抓试点就是抓发展,深化推进普通国省道路长制,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请问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赵丽:为扎实做好公路大管理、共抓大保护、推进大协同,进一步优化路域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条件。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普通国省道实行“路长制”,并出台《枣庄市实行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纳入省级试点2年以来,我市聚焦“优化通行质量、改善路域环境、加强公路安全、夯实长效治理”等目标,通过机制创新、智慧赋能、精细管理,探索实践了一条“党建引领筑基、共同缔造聚力、建养并举固本、一路多方带动”的普通国省道“13345”治理路径,打造了普通国省道现代综合治理枣庄模式,推动“路长制”实现“路长治”。
共谋“一盘棋”,建立“一套”推进机制。接续出台《枣庄市实行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枣庄市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枣庄市普通国省道路长制日常保洁绩效督导评价导则》,明确市、区、镇三级路长118名,坚持“党旗”聚力,市、区、镇书记挂帅,基层公路中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帮包联系重点路段,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转有序”的架构体系。
共绘“一幅画”,秉持“三融”治理理念。坚持路产融合,将公路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等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建养一体化”,年内完成普通国省道旅游服务功能提升97公里、串联A级景区18个,修复改造路面114.56公里,精品示范路创建32公里,实现修一条公路、筑一路美景、富一方百姓。坚持部门融通,健全“一路多方”的工作机制,形成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坚持数智融汇,《路长制“管理+考核”智慧服务》荣获全省交通系统数据创新应用优秀场景,累计处理问题967项。目前我市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99.57%,较上年同期提升1.31%,路况水平再创新高,路畅景美让惠民利企可感可及。
共谱“一首曲”,把握“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市级牵头指导、区级统筹推动、镇级具体落实,实现责任落实链条化。推行问题整改工作跟进机制,建立扬尘治理日常巡查、清扫保洁、问题整改、应急处置“四本台账”,推行“线索-转办-整改-问效”四步工作法,实现管理闭环化。建立区(市)日常巡查、市级抽查、市区两级联合评价的“三位一体”督导评价机制,累计发送提醒函272份,整改各类问题1333项,实现评价整改动态化。
共搭“一台戏”,畅通“四维”筹资渠道。每年争取省级以上资金3亿余元用于路面维修改造,市级每年自筹资金500万元用于路面保洁绩效奖补,区(市)、镇街采取“交通+公益岗”“城乡环卫一体化统筹”等形式补助,鼓励引导企业出资升级改造门前出入道路。
共织“一张网”,夯实“五种”管护模式。经过近5年的实践,以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为核心,主要形成了“路长制”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市场化与社会化养护模式、标准化与动态台账管理模式、智慧养护与信息化应用模式、督导评价与绩效奖补激励模式等。
记者:交通部门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方面,有哪些工作计划?
王家银: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着力打通体制机制、监管治理等堵点难点,推动构建适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全域推进便捷交通。突破传统“点对点”客流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公铁、空铁、公空旅客联程运输,强化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高效衔接,引导传统客运企业由单一运输向综合出行服务转型,实现“一站购票、无缝换乘、一证通行”。积极融入国家交通运输主通道规划建设,纵向贯通京津冀、长三角,横向对接中西部重要战略支点,积极培育“门到门”公铁联运服务模式,深入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促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散转集”,切实提升货运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集成打造智慧交通。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交通管理,围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无人飞行等创新前沿,推出一批成效明显、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积极争创全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高标准建设市级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对上链接部、省交通平台,强化数据归集、深度分析和研发应用,推动全市公路、铁路、水路、邮政等各领域信息实现共享共用,引导行业监管部门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精准服务的效能。
三是迭代升级绿色交通。用足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快国四排放营运柴油货车淘汰、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公交车辆及动力电池更新,广泛应用绿色环保、清洁高效的交通运输装备。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废旧路面材料、公路铁路沿线废旧建材的循环利用,规划建设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站和加氢站,积极争创全国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试点,推动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四是用心守护平安交通。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底线思维,大力开展城市交通运营、高路基高边坡重大灾害风险排查等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实施铁路环境安全、公路运营风险排查整治,切实提高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规范执法,坚持路面严查与源头治理并重,严厉打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扎实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升快速响应及实战处置能力,全力维护交通行业的安全稳定。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31日上午,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翼云机场的建设步伐正在全面提速,并积极筹备开通前往深圳、广州、西安、三亚、成都等一系列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旨在进一步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