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枣庄市科技局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2025-05-19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崔鑫培

  大众网记者 崔鑫培 枣庄报道

  鲁南化工牵头研发全球首个“醋酸甲醛缩合法制备丙烯酸新技术”,打破石油化工路线垄断;枣庄高新区企业突破储能电池、靶向肿瘤药物等关键核心技术……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枣庄市科技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深入开展科技强市行动,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如今的枣庄市正释放创新活力,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热潮涌动。

  精准谋划 助企业科技创新加速

  近年来,枣庄市科技局聚焦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深入践行“五个一”发展思路,围绕企业培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枣庄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95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首次突破50%、达到50.84%,较上年提升2.7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位居全省第六,提前两年完成“工业倍增计划”相关指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枣庄市科技局创新实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高一核心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通过建立动态“培育库”和“储备库”,形成了“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认定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而在科技企业孵化方面,枣庄市科技局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各类孵化平台累计孵化企业2000余家,其中科技型企业850家、高新技术企业160余家,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00余项。

  有了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枣庄市科技局还将工作重点聚焦产业技术攻关,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枣庄市科技局以科技项目为牵引,支持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行业共性问题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4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7项,获得省级以上支持资金近1亿元。

  鲁南化工研发的全球首个“醋酸甲醛缩合法制备丙烯酸新技术”,打破国内外单一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丙烯酸的束缚,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科技“源头活水”;山东威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绿色智能数控机床装备和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突破了五轴铣头关键零件装配定位工艺、数控机床机械手等关键技术;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汽车动力总成柔性加工装备与智能制造系统研发”项目解决了高端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在轻量化、高速化、高可靠性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

  同频共振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力。整个过程中既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也有企业创新主体的深度参与。

  枣庄市科技局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需求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枣庄科技大市场,积极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一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4年发布成果130余项、技术需求70余项,其中25项成果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库,3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精工电子与中国科学院青能所联合攻关的“高性能固态锂电池材料、技术及系统应用”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山东联润新材料牵头研发的“直径及捻度大幅度变化的纱线和产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枣庄市科技局积极引育工业母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人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其中北一(山东)有限公司获批建设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滕州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与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葛兴福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为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放眼未来 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枣庄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如修订《枣庄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管理办法》,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2024年帮助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2.7亿元、惠及科技企业312家;60家企业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补助476.6万元,同比增长75.2%。

  实现科融信贷“首单落地”—山东一唯自动化有限公司“直缝焊管引熄弧板机器人自动组对焊接系统”项目获金融机构贷款290万元;推动山东越成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省级股权投资1500万元,实现我市科技股权投资项目“零的突破”。

  这些举措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在科技人才引育方面,枣庄市科技局也是不遗余力,筑巢引凤。通过依托项目吸引“高精尖端”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承办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西安初赛,10人在全省决赛胜出。2024年新引进外国专家68人,较2023年增长6.15%;引育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15人,较2023年增长36.36%。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

  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如何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是对枣庄市科技事业的一次大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枣庄市科技局将聚焦“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任务目标,聚力深化创新驱动,集聚资源要素供给,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时代答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创新的活力正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成果竞相迸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