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淬炼民族魂 运河续写英雄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台儿庄行记

2025-07-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甜

  大众网记者 田甜 刘磊 枣庄报道

  硝烟散尽,运河无声。6月27日,记者一行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进台儿庄,在台儿庄大战遗址与纪念馆的交错光影中,触摸那场改变民族命运的血战记忆,感受英雄之城在新时代的精神传承。

  弹痕里的民族记忆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的弹孔墙在晨光下肃穆矗立。墙上密布的弹痕如历史的眼睛,凝视着运河的波光。这里的每一处破损都彰显着1938年战火的印记。

  在台儿庄大战遗物陈列馆内,玻璃展柜中的锈蚀钢盔与斑驳蚀化的枪支,正无声诉说着1938年春天的惨烈。

  走进台儿庄大战旧址清真寺内,古城解说工作人员手指着望月楼的弹痕介绍,当年中日双方在此展开7天7夜拉锯战,28米高的制高点见证了血与火的洗礼。

  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丰碑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厅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题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馆内,日军进攻路线图与中国军队防御部署图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武器装备悬殊,中国军队仍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57人敢死队仅13人生还”的展板前,参观者屏息凝视,仿佛看到当年王范堂率队夜袭敌营的场景。

  战地记者馆内,摄影师罗伯特?卡帕镜头下的台儿庄废墟与胜利旗帜,成为永恒的历史定格。这些照片正与李宗仁史料馆里那张火车站前的经典合影遥相呼应。“李宗仁先生指挥台儿庄战役时,曾在这张地图前彻夜不眠。”讲解员指着复刻的作战地图说,馆内珍藏的皮箱与文件,记录着这位抗日名将的戎马生涯。

  从战争记忆到和平发展

  邳庄镇沧浪庙村,曾是烽火连天的战地,如今已蜕变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错落有致的民宿点缀其间,处处洋溢着和美乡村的鲜活气息。

  不远处的小季河农旅融合项目更添生机。游船穿梭于碧波荡漾的河道,载着游客尽览两岸风光;“三水农业”的田园景致与红色旅游的厚重底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乡村新图景。

  从弹痕累累的古城墙到生机勃勃的农旅园区,从战火中的民族觉醒到新时代的两岸同心,台儿庄用80年的时光,将“赤诚报国、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书写成跨越时空的永恒答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缅怀先烈,方能在和平年代汲取奋进的力量。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