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进入7月,我市迎来高温多雨季节,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为蚊虫滋生、病原微生物繁殖提供了便利。
枣庄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防范中暑、感染性腹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健康出行。
一、注意防范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夏季高温环境下高发。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嗜睡、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提示
1.外出注意防晒。外出时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涂擦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使用遮阳伞。出行避开正午前后,户外活动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保证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3.高温户外作业时做好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高温作业时可准备一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和风油精类的药品。
4.及时送医。一旦发现有人中暑,要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离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给予物理降温,及时补水,及时送医。
二、注意预防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包括霍乱弧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发热、头痛等。
健康提示
1.保持环境卫生。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注意防蝇、灭蟑,及时清除垃圾,保持环境清洁。洪涝灾害受灾地区要积极做好退水区域清淤和室内外环境清理和消毒工作。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认真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3.生熟分开,不喝生水。食物需烧熟煮透后食用, 贮存和加工食品时,需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注意饮食卫生。外出就餐要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少吃凉拌菜、沙拉等生冷食物,聚餐时倡导使用公筷或分餐。洪涝灾害受灾地区,要强化饮水、饮食安全意识,不吃被水淹及霉变的食物,不采食野生蘑菇。
三、注意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血小板降低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健康提示
1.远离野草灌木。在丘陵、山区等林荫小道上行走时应尽量走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尽量避免在草地、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减少被蜱虫叮咬风险。
2.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游玩或野外作业时,应穿长袖浅色衣物,扎紧衣袖和裤腿,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避蚊胺等驱避剂,衣物、帐篷等野外露营装备也可喷洒驱避剂。
3.保持居所环境卫生。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的居民,注意定期清理家庭周边杂草,清除和杀灭居家周边环境中的游离蜱和家畜身上的寄生蜱。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防止蜱虫附着。
4.外出返家时检查蜱虫附着情况。户外游玩、劳作后尽快洗澡并更换个人衣物,检查有无蜱虫叮咬,特别注意腋窝、耳后、头皮和腰部等部位。
5.被蜱虫叮咬后科学处置,如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若被蜱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虫。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伤口。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2周,如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在“走进‘活力薛城’看企业”系列活动的第三站,记者走进位于薛城区青啤大道1号的青岛啤酒(枣庄)有限公司,探访这座扎根“鲁南明珠”枣庄的数字化啤酒工厂如何以创新酿造工艺和智能化生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