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至今,薛城区人民医院已接诊97例中暑患者

2025-07-23  来源: 薛城区人民医院 作者: 张尊

  连日来,持续高温“炙烤”大地,中暑已不再是“小毛病”。自7月1日至今,薛城区人民医院已接诊97例中暑患者,其中20余例为重症,部分患者因病情危急,需立即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抢救措施。更令人揪心的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半数,年龄最大的患者达94岁。

  什么是中暑?不只是“热坏了”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中暑就是“热过头”,忍忍就好。但医生强调:中暑是身体“冷却系统”全面崩溃的急症!

  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的环境中,人体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散热功能失灵,核心温度飙升,进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更可怕的是,高温会破坏肠道屏障,导致内毒素入血,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也是重症中暑死亡率高的关键原因。

  中暑分3级,从不适到致命可能就在几小时

  先兆中暑: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表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耳鸣、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低于38℃。

  处理: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喝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短时间可恢复。

  轻症中暑:预警未被重视,症状升级

  表现:体温超38℃,皮肤灼热,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紊乱。

  处理:同先兆中暑处理,若无法饮水、意识不佳,立即送医静脉补液,数小时可恢复。

  重症中暑:致命危险!分3种类型

  热痉挛:高温下强体力活动后,躯干、四肢(尤其小腿)肌肉痉挛,意识清楚,体温正常。

  处理:补淡盐水或电解质,不缓解立即送医。

  热衰竭: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易中招,表现为头晕、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可能进展为热射病。

  处理:初步降温补水后,必须送医补液、解痉。

  热射病:中暑“终极杀手”

  表现:高热(40℃以上)、无汗、昏迷、抽搐,甚至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

  处理:立即降温并送医,每延迟5分钟降温,死亡率增加10%!

  黄金30分钟!中暑急救这么做能救命

  当中暑发生,“快速降温”是核心,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1.迅速转移:立即把患者移到通风阴凉处,平躺、解开衣物。

  2.快速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敷额头、颈部、腋窝等大动脉处,温水擦拭身体(忌用冰水,防血管收缩)。

  3.补充水分:清醒者可喝含盐凉开水或运动饮料;昏迷者禁喂水,防窒息。

  4.保持呼吸: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

  5.立即送医:出现昏迷、高热、抽搐等,马上拨打120,途中持续降温。

  高温天保命指南:这4点一定要做到

  1.出门做好“物理防晒”

  避免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外出戴遮阳帽、太阳镜,涂防晒霜,穿棉麻透气衣物,随身携带充足水。

  2.主动补水,别等口渴

  每天喝1.5-2L水,出汗多可加少量盐;多吃含钾果蔬(香蕉、菠菜等),防乏力。

  3.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正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尤其老人、慢性病患者。

  4.保证充足睡眠

  高温易让人疲惫,良好休息能增强身体耐热能力。

  医生提醒:中暑可防,别拿生命赌侥幸

  “中暑是完全可预防的疾病,但每年都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急诊科主任强调,高温天里,一旦出现不适,千万别硬扛——“累、晕、渴”可能是身体在求救。尤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等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记住:及时降温、科学处理,才能在热浪中守住健康防线。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