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编者按:
你可曾想过,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藏着千万种动人的打开方式?当我们以主人翁的视角凝视这片土地,那些熟悉的街巷、亲切的乡音、独特的故事,都能化作最鲜活的注脚,勾勒出枣庄独一无二的轮廓。
大众网枣庄站推出《我是庄主》栏目,让每个平凡的枣庄人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听他们介绍枣庄、推介枣庄,用最真实的生活切片、最炽热的情感独白,讲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奋斗故事。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见习记者 龙腾 枣庄报道
“扫把划过路面的沙沙声,是这座城市的晨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云层,那些橙色的身影早已用扫帚为城市描摹出崭新的轮廓。他们是最熟悉街道纹理的人,知道哪棵梧桐最早落叶,清楚哪个巷口早点铺会飘出第一缕炊烟。
一条路扫了十年 他们是街道的“活地图”
“我五点就起来干活了!”“昨天下雨了,那路上可不太好扫”“秋天的时候落叶可多了!”“这片我干十年了!”路边,几位环卫工人正边休息边笑着“争执”谁更熟悉自己的“领地”。他们中有人工龄超过十年,有人亲历了小沙河从“烂泥滩”变成美丽步道,有人从竹扫把时代一路扫到电动清扫车进场。
记者跟随环卫工人陈芳、王睿治“逛”了一遍他们所负责的片区。他们如数家珍地指着地标讲述变迁:“以前这篇都是烂泥地,打扫也不方便,味道也不好,大家都躲着走。”“现在这儿多干净,遛狗的、散步的、晨练的,大家都来这边。”在这条他们扫了十年的路上,每一棵树、每一个路口、甚至每一块地砖的起伏,都再熟悉不过。
清扫不只是把垃圾收走 更是陪着城市越来越美
环卫工人是这座城市最早醒来的人。早餐铺掀开蒸笼的第一缕白雾、校门口等待孩子的家长、深夜大排档收摊后清冷的月光……这些市民日常生活中难以捕捉的片段,却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背景画面”。
采访过程中,陈芳说,清扫不只是把垃圾收走,更是陪着这条街一天天变好、看着这座城市越来越美的过程。“有时候凌晨扫地,看到路灯亮着,路上安静得很,就觉得我们在守着这座城市睡觉呢。”
城市就是咱家 把家里打扫干净是“庄主”应该做的事
在他们的手中,工具不仅是工具,更是战友。王睿治向记者展示了改良过的扫帚——“这样绑得更紧,扫落叶更利索。”手套上的补丁、反光条上的磨损、工作服内袋里夹着的家庭照……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故事。
节目最后,王睿治笑着说,“薛城是咱家啊,把家里打扫干净,不就是‘庄主’应该做的事情吗?”。话音未落,他们已转身投入到了另一条街巷的清扫中。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扫把划过路面的沙沙声,是这座城市的晨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云层,那些橙色的身影早已用扫帚为城市描摹出崭新的轮廓。他们是最熟悉街道纹理的人,知道哪棵梧桐最早落叶,清楚哪个巷口早点铺会飘出第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