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暖“新”?|①市中区有处暖新驿站 为万余名新就业群体撑起“暖心伞”

2025-10-1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可欣

  编者按: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催生了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他们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脉。这些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城市融入等现实问题,也随其规模壮大相伴而生,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课题。放眼枣庄,一系列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关爱举措正在探索落地。在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设《何以暖“新”》栏目,直击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记录服务关爱的创新实践,助力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之中获得归属、实现价值、安居乐业。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在枣庄市市中区,该群体达到1万余人。奔波在现实与“云端”间,劳动强度高、节奏快,“四季无休、三餐不定”成为他们的日常。

  着眼于改善新就业群体在职业安全、社会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难题,由枣庄市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打造的暖新驿站应运而生。驿站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撑起“暖心伞”。

  精准服务 暖“新”驿站成“新”家

  占地超100平方米的驿站内配备充电桩、饮水机、休息区等6类基础设施,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针对网约车司机用餐难、如厕难等需求,还设置了微波炉、临时用餐点、淋浴间等设施,甚至将院内车库改造为维修站点,提供修车、换电、租车等一站式服务。

  驿站嵌入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8项功能模块,目前已联合人社、工会等部门开展直播带货、新媒体运营等暖“新”培训3期,举办招聘会、技能大赛5场,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能力、拓展舞台。

  党建引领 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

  不仅注重服务,更通过党建引领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选派“红领书记”、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推行“红色积分”制度等方式,推动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双提升。去年以来,已有9名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217名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作表率。

  依托驿站激活新就业群体力量:目前共计发放“红头盔”“红车标”60余个,设立党员示范岗47个,让外卖员、快递员成为城市治理的“移动探头”。他们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文明劝导等基层服务,每一次志愿服务都被转化为积分,可在驿站兑换物品,形成“服务—积分—激励”良性循环。

  织密组织网络 让“新”人更有为

  今年来,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多元化培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履职能力,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数字赋能”模式拓展服务矩阵,增设骑手食堂、打造骑手宿舍等暖心项目。同时,深化“骑手小哥”先锋行动,引导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者”转变为“共建者”,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力量。

  放眼全区,市中区让万名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度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传递城市温暖的使者。这支“新”力量,正从“漂泊者”变为“归家人”,从“奋斗者”成为“同行者”。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