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11月11日下午,枣庄市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前三季度,枣庄市超过八成的信贷增量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企业贷款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时通过债券、基金等多渠道为企业注入活力,全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持续提升。

枣庄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枣庄市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纪秀江,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隋民,枣庄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温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刘涛介绍,今年以来,枣庄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主要金融指标屡创新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存贷款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全面拓展规模、稳定增势,加力推动信贷供给扩量提质。截至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333.69亿元,较年初新增275.87亿元,同比增长10.72%,居全省第3位;全市82.37%的信贷增量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企业贷款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贷款余额2013.49亿元,同比增长14.66%,高于各项贷款3.94个百分点。全市各项存款余额4078.69亿元,较年初新增413.74亿元,同比增长13.74%,居全省第1位,为后续信贷投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银行机构发展稳健添新力。齐鲁银行枣庄分行现已获批筹建,待开业后全市银行机构将增至17家,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26亿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0.92%,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较年初上升1个位次,信贷质量持续改善,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持续丰富多元化融资路径,重点在直接融资、基金赋能等领域发力。截至9月末,全市17家企业共发行债券45支,余额226.04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以多种形式投资市内45个优质项目,累计投资总额39.8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形成发展合力,撬动效应持续释放。
四是地方金融组织精准提质。引导地方金融组织专注主业,持续丰富完善产品和服务,提高对小微、“三农”等经济薄弱环节的有效金融供给。截至9月末,全市地方金融组织共18家,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典当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共为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11.31亿元;融资担保公司新增担保金额7.64亿元,在保金额16.99亿元,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五是保险业保障效能稳步提升。推动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增强金融服务新动能。截至9月末,全市保险机构共46家,涵盖寿险23家、财险23家,共实现保费收入97.05亿元,同比增长5.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5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5.50亿元。全市保险业承担各类风险保障8.35万亿元,累计赔付38.43亿元,同比增长7.53%,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织密“风险防护网”。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金融力量。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今年7月份,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我们了解到枣庄市也在大力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效落地。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纪秀江: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会同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锚定支持重点。出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银发经济等指导意见,组织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行动,细化24项具体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更多配置到新质生产力领域。截至9月末,全市科技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82.68亿元、7.77亿元、2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3%、195.61%、25.9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4.29亿元,同比增长23.36%,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联合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梳理重点企业、绿色项目、个体工商户等白名单,建立主办银行制度,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为重点产业发展汇聚金融资源。联合工商联和市场监管局,开展“银行行长进商会访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等活动,累计走访企业600余家、对接个体工商户2.4万余户,发放贷款67.8亿元。与民政局、卫健委等4部门签署《服务银发经济合作备忘录》,加快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搭建“农农e链”农村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促成发放农地收益权质押贷款22笔、金额1.84亿元。
三是用好政策工具,激发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我行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央行资金27.62亿,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正向激励引导作用。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38.35亿元,投放规模居全省第6位,协助我市相关企业获得财政贴息资金439.35万元。推动金融机构使用碳减排政策工具2.29亿元,2家地方法人银行获得财政贴息资金13.3万元,引导信贷资金更多配置到工业技改、科技创新、支农支小等重点领域。
下一步,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将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足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完善激励考核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深耕“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记者:乡村振兴是国民经济城乡协调发展的压舱石,民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力迸发的生力军,二者共同构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围绕支持乡村振兴和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请问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在推动相关政策在辖区落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隋民: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始终致力于支持全市经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各项政策,通过强化信贷倾斜、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主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精准滴灌乡村振兴,筑牢农业发展的金融根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指导全市银行机构聚焦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核心领域,持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57.12亿元,同比增长14.90%,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同时,督促保险机构强化农业风险保障,重点覆盖种植业、养殖业等关键领域,今年前9个月,累计为66.83万户次参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8.13亿元,农业保险赔款1.1亿元,受益农户14.44万户次。针对性加大石榴产业金融支持,累计发放专项贷款7.4亿元,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靶向支持市场主体,激发民营小微的发展活力。充分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打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高速增长,截至9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4亿元,同比增长23.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49个百分点。针对企业差异化需求,指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出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精准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辖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70.61亿元,同比增长114%。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严格落实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一视同仁”原则,推动民营企业贷款实现“增量扩面”,全市银行业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87.38亿元,民营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新增4368户,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信心。
三是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夯实金融服务的保障基础。全面落实尽职免责、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激励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业务推广力度,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截至9月末,全市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55.88亿元,同比增长41.84%,全市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61.05亿元,同比增长169.69%。同时,强化动态监测与督导,紧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信贷计划完成进度,对推进较慢的机构通过监管约谈、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方式压实责任、督促整改。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和贷款金额分别较年初增加9228户、91.22亿元,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85%,较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切实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下一步,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全市银行保险机构提高站位、服务大局,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为全市“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和民营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推动我市经济在“十五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开局注入强劲动力和坚强保障。
记者:2025年作为全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的关键推进年,围绕“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部署要求,请问市财政局在金融要素保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持续加大信贷供给力度,做优金融要素服务保障。
一是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3月19日至20日,成功举办“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枣庄现场推进会暨政金企合作对接会,邀请省级金融部门、金融机构来枣开展政策宣讲、融资培训,并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现场对接与一线审批作业,加速授信审批流程。同时,系统梳理全市在建项目融资需求,并申报纳入省级“三应三尽”项目融资库。截至9月末,全市表内外工业贷款余额824.99亿元,较年初新增103.28亿元,同比增长15.83%。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联合市人民银行建立2025年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重点项目和企业融资保障库,将库内项目推送至各银行机构,按月调度融资进展情况,全力做好金融要素保障工作。召开全市重点企业融资对接调度会议,全力协调解决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并明确解决方案,推动重点企业与驻枣银行机构面对面沟通交流,助力银企精准对接,破解融资难题,推动项目投资落实落地。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266个省、市重点项目授信807.23亿元,贷款余额168.00亿元。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宣传渠道。梳理汇总9大类近百个银行信贷产品及各银行信贷服务线上申请方式,形成枣庄金融产品服务名录二维码,并通过“两枣”平台、枣庄银行业协会公众号、枣庄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同时,鼓励各区(市)参与、多部门协同,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切实畅通多元申办融资渠道,为各类企业获取金融产品服务破除信息障碍。
记者:请问目前枣庄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实现了怎样的撬动效果?“十五五”期间,基金又将如何升级打法、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跨越发展?
枣庄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温冰:2025年以来,市财金集团坚决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滚动发展”方针,锚定“6+3”现代产业赛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杠杆作用,精准对接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主线,持续加大对骨干企业、关键项目的资本供给。截至9月末,我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及子基金共23支,通过母基金直投、子基金参股、社会资本协同跟投等多元路径,累计投资市内优质项目45个,投资总额39.85亿元,实现财政资金8倍以上放大效应。中泰母基金及中泰子基金已顺利完成备案,山东空天基金、山东港口基金、省帮扶基金等基金组建工作正加速推进。财金集团重点招引的金朋达靶机项目已在薛城落地开工,预计年内投产;协氢无人机、姜歌机器人、清维机场特种车项目等标志性项目陆续落地,并以投后赋能机制助力博雷顿项目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实现产业与资本良性互动,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面向“十五五”,市财金集团将坚持“基金跟着产业走、项目沿着链条落”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支持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坚持“投早、投小、投新”定位,推动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向重点领域汇聚,切实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当前,我们正以低空经济产业为示范标杆,谋划设立规模5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投向整机链主、核心部件等关键环节,以资本优化产业布局。更重要的是,此举旨在打造一个成功的范式。“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把在低空经济领域探索出的“主题园区+产业基金+链主企业”的有效模式,复制并延伸到具身智能等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领域,构建一个多元布局、梯次衔接的产业基金战略矩阵。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基金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系统性地培育壮大以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集群,为枣庄的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更强劲、更持续的资本动能。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近日,峄城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标志着枣庄市在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与服务关爱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这是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统筹推动下,贯彻落实《枣庄市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十条措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