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创新打造“3+X”模式 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11-2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钟雯

  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1月17日,峄城区司法局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峄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峄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峄城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翠介绍了2025年峄城区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峄城高质量发展情况。

  近年来,峄城区司法局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创新打造“执法护企+体检优企+复议助企+拓展服务功能”的“3+X”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模式,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强化“执法护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区司法局认真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牵头办理“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民生实事。通过联合区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对15家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单位进行监督,推广使用“鲁执法”平台,实现涉企检查全过程监管。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均通过平台开展入企检查工作,入企扫码率100%,企业满意率100%。

  创新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三项机制,选聘3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和企业联系点,拓宽监督渠道。《枣庄峄城:“行政执法监督+模式”护航石榴产业》典型做法被山东法制报、法治网刊发。

  强化“体检优企”,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高水平组建“法润榴企”“三片一果”产业发展法律服务团,定期开展“司法助企·法治体检”活动,推动法律保护关口前移。通过“典亮企业 助力发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民法典法治大礼包”送进企业。今年以来,开展入企法治体检10次,解决企业法律难题20件,解答法律咨询64件。“法治护航 让石榴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果’”相关做法获司法部主管刊物点赞。

  强化“复议助企”,化解涉企行政争议

  创新实施“送法入企”“开门迎企”“常态助企”三项措施,开展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活动”,设立行政复议服务企业联系站5个、服务企业联系点10个。建立“容缺受理”“快审快结”“联动扶企”三项机制,实行涉企行政复议“实收即受”,压缩审理期限,快速化解纠纷。常态化开展府院联席会议,及时高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强化品牌建设,拓展为企服务功能

  高标准建设司法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榴乡法务”品牌,建立“三化三融”综合服务工作机制。在司法便民综合服务大厅设立普法区域,开展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法律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86场次,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全面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旗红”引领“司法蓝”,叫响“榴乡法务”品牌,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提升法治保障能力,以“司法蓝”服务“榴乡红”,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为峄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随后,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请问行政复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创新措施? 取得了什么成效?

  峄城区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彬: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局持续开展“复议助企”专项行动。

  一是坚持“送法入企”,开展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活动”。宣讲《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引导鼓励企业通过行政复议方式合理表达诉求,化解行政纠纷。

  二是坚持“开门迎企”,不断强化双向互动。在与企业密切接触的政府机构、商会、律所设立行政复议服务企业联系站5个。在企业密集的园区、石榴特色企业、新能源等重点企业设立行政复议服务企业联系点10个。全区各镇街全部建立行政复议服务企业服务点。邀请企业进行政复议场所参观学习,让企业了解行政复议工作的流程、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并通过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听取企业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建议。增强了行政复议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的针对性。

  三是坚持“长效护企”,建立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容缺受理”机制,逐步实现“实收即受”,全面提高受理时效。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审快结”机制,合理压缩审理期限,快速化解纠纷,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实现“简案快办”。对于适用普通程序的重大、疑难复杂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全部进行听证审理,充分调查,确保案件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实现“难案精办”。

  四是坚持“联动助企”。通过常态化开展府院联席会议,加强法院、政府部门、商会间的互联互通,共同研究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涉企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前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建立有机衔接、多元化解的纠纷解决机制。依托行政复议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基层司法所,整合复议、法援、公正、调解等资源积极开展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通过“先行调解”“能调尽调”实现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问题二:在国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形势下,峄城区司法局是怎样组织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开展“助企法治体检”活动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

  峄城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 刘刚:峄城区司法局为持续优化峄城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法润榴企”法律服务团,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以法护企靶向施治”,深入辖区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律护企航,助企法治体检”法律服务活动,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注入法治动能。

  一是壮大服务力量,变“单打独斗”为“群团协作”。充分整合全区法律服务人才资源,号召优秀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资深司法行政人员创新组建“法润榴企”法律服务团。该服务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统筹安排法律服务活动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及时精准“把脉问诊开方”。同时,注重加强部门合作,与工商联联合为辖区10个商会配齐法律顾问。联合区总工会,在全区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优化环境促发展”公益活动;联合区工信局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联合工商联为吴林商会开展企业合规培训,并与吴林辖区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变“被动受理”为“主动问诊”。“法润榴企”法律服务团改变以往坐等企业上门的服务模式,主动走进园区、深入厂区,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形式,“一对一”了解企业在公司治理、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并购等方面的法律困境与潜在风险。工作人员认真倾听企业诉求,详细记录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发放法律服务需求表,确保法律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订单式的法律解决方案。

  三是优化服务供给,变“普遍撒网”为“精准滴灌”。针对摸排出的共性及个性法律问题,服务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到吉美大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亚太石榴酒有限公司、富源玩具有限公司、万达建材有限公司、石榴合作社等全面审查企业章程、规章制度、内部经济结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法律风险,开展“把脉问诊”精准式法治体检,并提出防范建议;在山东申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峄城区丰华挂面厂等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普法宣讲活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就企业关心的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意识;通过设置现场咨询台,针对企业及企业员工提出的具体法律问题,提供权威、专业的解答和处置思路,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同时,详细介绍法律援助、公证办理、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的申请条件和流程,引导企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并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今年以来,共开展入企法治体检活动10次,开展法制讲座5场次,解决企业法律难题2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60余件,发放法律书籍300余本,有效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着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问题三:近期,咱们区出台实施的《峄城区公职律师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加强公职律师的管理是一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吗?出台这一《暂行办法》的背景、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峄城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股长 赵伟:制定《峄城区公职律师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区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的有效落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中央依法治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意见》、司法部《公职律师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公职律师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我区《公职律师暂行管理办法》共六章二十四条,对公职律师的任职条件和程序、权利与职责、保障与监督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公职律师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排头兵”,是政府依法决策的“守门员”。积极推行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作用,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依法办事,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为民举措的各领域。为教育引导公职律师立足单位实际和自身岗位职责,找准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提供行动指南。进一步释放公职律师在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的强大能量,全力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问题四:行政执法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企业群众。行政执法监督是司法局的一项重要职能,请介绍一下,行政执法监督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峄城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股股长 李建伟:行政执法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和“调节阀”,一个地区的行政执法水平,直接反映了该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今年以来,区司法局持续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助力全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措施和成效,概括起来就是“推广一个平台、开展两个行动、强化三个检查、创新四项制度”。

  一是全面推广使用“鲁执法”平台。充分利用“鲁执法”平台,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加强对各行政执法部门入企检查的监测分析,重点关注检查计划报备和入企扫码情况,发现执法单位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入企检查的,及时通报相关执法单位,规范入企检查流程、减少入企检查次数,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今年以来,全区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均通过“鲁执法”平台开展入企检查工作,入企扫码率100%,企业满意率100%。

  二是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两个行动”。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聚焦7个方面重点问题、13个重点领域、3类重点部门,围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改革执法检查方式、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构建执法监督体系等,细化21项具体工作措施。联合区纪委监委,牵头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关于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工作办法》,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贯通协调,建立双向联动监督机制,增强涉企行政检查监督治理效能。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联合检查、案卷评查“三个检查”。加强督导检查。深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5家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涉企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情况。加强联合检查。联合区纪委监委,对区公安分局等15家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加强案卷评查。组织开展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重点围绕涉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包容性及营商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案件质量。

  四是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法律服务”“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伴随式监督”“石榴产业发展依法经营‘一业一册’”四项制度。出台《峄城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峄城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协作机制》,实现“执法规范与企业减负双赢、监督效能与服务发展并重”。公开选聘10家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0名法治环境监督员和1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不断延伸法治监督触角。制定《峄城区“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试行)》,重点围绕执法人员是否扫码入企、亮证执法、文明用语、执法记录仪使用、执法检查程序、涉企检查平台使用情况等开展实时监督,以实时监督打通行政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整合梳理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城乡水务、应急等部门工作职责,结合石榴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依法经营服务工作规则》《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全周期依法经营指引》,并汇编形成《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依法经营“一业一册”》,为石榴产业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规范化指导与服务,护航峄城区石榴产业全链条规范发展。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