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创新治安防控工作思路
以平安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防控体系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以建设“平安山亭”、“平安西集”为目标,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以分局110接处警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为支点,以警务室为平台,点线面有机结合,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派出所民警、探组民警和警务室等不同岗位民警分工协作、有机衔接、整体作战的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防范打击犯罪和控制社会治安的整体水平。在建设方略上,坚持防控“一盘棋”,按照信息化、系统化的要求,采取“棋盘式”治安防控格局,即在防控体系的力量布局上,最大限度地整合派出所的现有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按照“棋盘”结构原理,合理布阵、严密设防,切实增强防控布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防控体系的运作机制上,充分发挥派出所不同岗位民警的职能优势,按照“棋盘”运作机制,协同配合、互相策应,形成整体作战的合力。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坚持以派出所驻地为重点,带动和辐射辖区其他村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证防控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坚持犯罪规律决定防控对策,在实战中检验和完善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建设水平。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密织治安防控网络
一是管区治安防控网络。在警务运行模式改革中,根据辖区治安状况需要,布建了东集、新河、伏里三个功能齐全的警务室,各警务室均由一名正式民警负责,并全部按照“十个一”标准(即一套工作台帐、一部电话、一个警务公开栏、一个警民联系箱、一张辖区治安防控网络图、一个群众留言簿、一套办公桌椅、一个信息发布栏、一个民警工作包、一本民警工作日志)配全装备,建立健全了十四种业务台帐,使警务室真正成了民警服务群众的落脚点,民警与群众的沟通交流点。并以警务室民警为龙头,把各种专职的和义务的群防群治力量组织起来,开展巡逻、看家护院、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的基础上实行了新型治安双保工作、防范机制。二是街面治安防控网络。街面防控重在巡逻控制。建立健全了派出所民警、警务室民警和村治安双保聘的保安员为主体的街面巡逻防控机制,切实增加街面路面有警密度和有警时间,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分级划分巡区、巡段,采取车巡与步巡、机动巡逻与定点守控、公开巡逻与便衣巡逻等相结合的多种巡逻方式,有重点地加强对案件高发区域和路段的巡逻控制。同时,在个体店铺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区推行了店铺联防,按照每300——500米为一巡逻段的标准,成立了一个联防小组,选拔一名责任心强热爱治安工作的店主为组长,各联防组每晚抽出2人开展治安巡逻,督促店铺闭门上锁,严密防护措施。三是卡点治安防控网络。卡点防控重在盘查堵控。按照“卡住关口,控制主线、掌握面上”的要求,在辖区店韩和枣滕公路岔路口建立治安卡点一处,平时作为派出所的一个警力工作点,一旦有紧急任务,立即变为堵截卡点。实现了外挡内堵,攻防兼备,运用自如。切实将各类流窜犯罪分子挡在辖区外,达到“稳边安内”的目的。四是企事业单位治安防控网络。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健全信息收集、巡逻防范、要害保卫、内外协作等工作机制,督促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防控措施。协调、督促企事业单位设置保卫机构2个,护厂、护院等群防群治组织10 个,新增保卫力量15名。
三、创新举措,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治安防控整体效能
一是整合民力资源,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在治安工作中,重点建立好“一会”、 “三队”。“一会”即治保会; “三队”即专职保安员队伍、信息员队伍、义务巡逻队伍。目前每个警务室按2—4名专职保安员,至少10人的义务巡逻队和每名民警至少5名信息员的标准,已全部重新组建,配齐配强。结合治安双保工作,推行了治安协管员保安化试点工作,以派出所为依托,组建保安中队,在人口较多、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实行“保安进村”,每村设置1—2名保安员,负责村庄的治安巡逻、信息收集、纠纷调解工作,实行保安进村的村庄,刑事及治安案件均较以往明显下降。二是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加强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全面加强了辖区“三管”工作力度。在辖区内推广了暂住人口分层次管理的办法,明确了出租房屋主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增强了对暂住人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解决重点人口、五种监管对象漏管失控的问题,结合入户走访,采取月见面、季考核、“七熟悉”等办法加强管控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监外执行罪犯实施矫正,控制率达100%。同时,对违法青少年落实了四位一体的帮教措施。建立健全了“三管”工作档案且全部录入微机,实行了微机化管理,通过摸底建档及时消除和整改各项安全隐患20余处。三是整合物力资源,落实技防措施。大力开展了以“安装防盗门、安技防报警器”为内容的安全防范工程建设,对辖区的双管部门和村委、学校的财务室、党员电教室等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50余个,切实提高了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
四、规范操作,从严管理,完善治安防控运作机制
一是信息预警机制。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观念,广泛布建信息员 ,培养组建了一批高素质、多层面的信息员特情力量,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解决了“神不知、鬼不觉”和“爬不高、钻不深”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情报信息运行机制。同时,成立了情报信息研判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和通报制度,认真分析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及时研究提高对策措施,并及编发西集治安信息和警情播报并通报一线实战民警和群众,切实提高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准确打击犯罪的能力。二是勤务运作机制。以强化实战功能为重点,打破警务室“机关化”的工作模式和作息制度,实行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勤务制度,全面推行两班制、夜班制、弹性工作制等勤务模式,增强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巡逻防范、入户调查、治安检查作为最主要的勤务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民警走向街面、走向村庄、走向群众,在巡逻防范中动态处置治安问题,主动服务群众。三是责任考核激励机制。把防控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警务室和全体民警,明确规定哪一类警情由哪个民警去处理,确保各项治安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按照“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以结果性考核为主”的原则,科学制定治安防控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平时以查勤、查岗为主,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在此基础上,以压降案件、抓获现行、提供线索破案和群众满意为主要指标,定期进行治安防控工作的绩效考核,按照千分制考核规定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开展防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防控工作机制健全,措施到位2007年度上半年可防性案件同上年度同期相比下降了80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以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受到了辖区群众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