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10月28日,青岛银行三季报正式亮相,其中两组关键数据尤为值得关注:
一方面,资产规模突破7655亿元,营收超110亿元,归母净利润实现15.54%增长,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获大股东主动增持,年内股价上涨36.95%,显示出市场对其前景的积极预期。
在息差普遍承压的行业背景下,青岛银行的业绩呈现出“稳、优、新”兼具“韧性增长”的特质。通过持续发力“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入区域战略、优化自身业务结构,青岛银行正不断淬炼差异化竞争力,积蓄长期发展势能。
业绩“稳”:
营收净利双增长 彰显经营韧性
检验一家银行的经营成色,盈利能力是首要标尺。纵观青岛银行三季报,盈利水平的稳健提升成为显著特征。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0.13亿元,同比增长5.03%;归母净利润达39.92亿元,同比增长15.54%,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该行盈利模式的优化。细看数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增长17.54%,高于净利润整体增速,这表明,利润增长是靠实实在在的主营业务驱动,盈利能力扎实。同时,该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13.16%,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剖析收入结构发现,利息净收入成为业绩的压舱石。前三季度,该行利息净收入81.39亿元,同比增长12.00%。一个细节是:在利息收入增加5.89亿元的同时,利息支出反而减少2.83亿元,显示出该行在负债成本控制方面的“精打细算”,这种能力在当前息差普遍承压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资产规模,是银行实力的直观体现。截至9月末,青岛银行资产总额达7655.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6%,延续稳健步伐。其中,客户贷款总额达到3752.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6%;客户存款总额4817.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0%。这份“家底”的增厚,正为未来的业务拓展筑牢根基。
光有增长远远不够,资产质量才是银行实现基业长青的生命线。在这一关键维度上,青岛银行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自2018年至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七年下降,截至今年9月末,进一步降至1.10%,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实现连续五年提升,并在本报告期内提升至269.97%,较上年末增长28.6个百分点,资产“安全垫”显著高于监管要求水平。
两大指标“一降一升”的良性趋势,印证了青岛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持续努力与管理成效,也为长期稳健经营预留了充足的安全边际。
结构“优”:
特色金融齐提速 厚植发展根基
青岛银行的答卷不止于报表上的静态数字,更体现在其主动调整业务布局、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动态过程之中。
面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迫切需求,青岛银行构建起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有力金融支撑。截至9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303.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8%。
在“绿金青银、青出于蓝”品牌引领下,前三季度,青岛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548.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80%;独具区域特色的蓝色贷款余额也达到213.41亿元,增长27.17%。这两项增速均远高于客户贷款总额10.16%的增速,展现出资源倾斜的力度和决心,也折射出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机遇的精准把握。
普惠金融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青岛银行积极践行“全生命周期、全产品体系、综合化服务”服务理念,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针对性。截至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达到501.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1%,以实实在在的信贷投放润泽广大小微实体,展现了地方银行的责任与温度。
在养老金融这一新兴赛道,青岛银行亦加快布局,创新推出“养老企易贷”特色产品,稳步完善养老服务金融体系。截至9月末,该行卫生健康客群贷款余额85.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1%。与此同时,养老主题公募基金投顾组合策略的上线,也为其在细分赛道的精耕细作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业务的蓬勃生长,离不开向下扎根的深度。青岛银行已完成在山东省16个地市的机构全覆盖,补齐了区域内最后一块“拼图”。这一全域性的网络布局,不仅意味着其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半径的扩大,更为其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渠道优势。
这些扎实成绩的背后,是青岛银行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导向的深度契合,也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动能“新”:
数智赋能增能效 激活内生动力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质量发展愈发倚重精细化管理与创新驱动。青岛银行正通过数字化赋能与客群深耕,从内部激活新的增长引擎。
报告期内,青岛银行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与AI技术为核心,在风控、营销、运营等领域成功落地近20个应用场景。例如,“对公信贷风控驾驶舱”的投产,提升了风险决策的精准与效率;“手机银行财富规划工具”则优化了客户的财富管理体验……科技,正从底层重塑青岛银行的服务逻辑。
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在业务规模显著扩张的同时,营业支出仅微增0.31亿元,费用管控得当。这意味着青岛银行用更少的“柴”,烧出了更旺的“火”。这其中,数字化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功不可没。
客户,是银行最宝贵的资产。青岛银行深知,未来的竞争在于客户的深度认同。为此,该行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服务模式,转向更有温度的客群经营。
在公司板块,实施分层分类管理,战略客群、机构客群、小微客群各有专属服务方案。截至9月末,公司有贷户较上年末增长20.35%,客户基础持续夯实。
在零售板块,青岛银行围绕“幸福陪伴”品牌,将金融服务融入社区生活场景。通过“社区夏秋文化季”等活动,银行的服务从柜台走向社区,从常规的业务流程办理,转变为有温度的邻里陪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带来了客户的正向反馈:金融资产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客户总量增长8.66%,零售客户保有资产规模达3700.21亿元。
青岛银行的未来发展,也获得了大股东的坚定看好。报告显示,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增持,将其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19.00%~19.99%之间。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增持该行H股股份2417.85万股。这份“真金白银”的背书,无疑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心。
青岛银行用这份三季报,展现了其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思考与实践。从“专业提升、数智赋能、体系优化、特色驱动”的年度思路,到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这家扎根山东的城商行,正以稳健与创新并进的姿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进阶之路。随着数字引擎持续发力、管理精度不断提升,青岛银行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交警部门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倡议,自觉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法规,做到警民携手,共同为创建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贡献力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