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宁
责任编辑:张达伟
编者按:为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大众网枣庄健康工作室特别推出《健康辅导员》栏目,传播枣庄医护声音,搭建网络沟通桥梁。
每天,到门诊检查或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占据了消化内科门诊总量的半壁江山,那么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一些误区,本期节目邀请到枣庄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孙雨萌,为大家科普一下。
幽门螺杆菌又叫做HP,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是目前唯一能在胃里长期存活的细菌,主要寄生在胃粘膜上。人感染了HP,可能会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由于它与胃癌密切相关,又近在你我身边,是大约半数中国人都存在的感染,在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关注幽门螺杆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误区一:可以吃保健品治疗幽门螺杆菌
很多保健品打着可以根除HP的旗号在畅销,它们无论有多么“纯天然”或者“科技感十足”的名字,其实都不会对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有帮助。这些保健品所谓的研究,要么是一些体外试验,试验中的浓度和条件根本不可能在胃里复现;要么观察对象可能只是幽门螺杆菌一些活性指标的变化,活性指标可以被某些物质暂时抑制,但并不代表细菌被清除了,并不能改变长期感染的危害。只有标准的联合药物治疗,才可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误区二: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共餐、接吻传染
实际上,多方面的研究证据告诉我们,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幼童时期,成年人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共餐与接吻都很难感染。幽门螺杆菌本来就很少出现于口腔,不管是更多唾液交换的接吻,还是少许交换的共餐,都不是传染发生的原因。幼童是易感人群,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共餐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幼童,但出于尽量安全和避免其他感染风险的考虑,仍提倡跟幼童分餐。
愿意保持分餐,使用公筷当然值得提倡,但并不需要因为做不到分餐,就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感染而焦虑。
误区三:治疗幽门螺杆菌需要使用专门的牙膏
旧的观念认为口腔里也有幽门螺杆菌,只有把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控制住,才能真正治好幽门螺杆菌。其实并非如此,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非常少,而且“病病殃殃”并不活跃,不具有感染活性。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在氧气很少的胃里才如鱼得水,口腔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
以前错误地以为人体只有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所以口腔中检查出尿素酶,就认为有幽门螺杆菌存在。但今天我们知道,这些尿素酶是其他细菌如唾液链球菌产生的,并不是幽门螺杆菌。所以不需要“抗幽”牙膏。
误区四:可以家庭自测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普遍,特殊时期跑医院也很麻烦,自测用品的出现有一定合理性,一定要在保障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这些自测试纸通过口腔黏膜样本尿素酶测定来指示幽门螺杆菌的,但有尿素酶不等于就有幽门螺杆菌。
大多数测定不靠谱,不等于就完全没有可用的家庭测量方法,新型的粪便抗原测定相对来说可以自行操作,选择正规厂家通过质量验证的粪便抗原产品家庭测量,也算是一种方便的方式。
误区五:口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常见,大多数胃痛胃酸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关系,口臭更是如此。所有人都有生理性的口臭,造成严重困扰的口臭可以来自于口腔疾病、扁桃体结石、心理主观性口臭等,就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过错。
误区六:没有胃部不舒服,所以就不担心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是悄无声息的,不能把身体不舒服轻易归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更不能因为身体很舒服就认为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些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的胃癌,很可能在胃癌变成进展期之前不会有任何感觉。我们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因为胃部不舒服,而是为了降低未来罹患胃癌的风险。
误区七:小朋友也要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幼童时期,但这一时期并没有必要关注感染,检查治疗一般可以延后至17岁以上。感染很少引起症状,引起小朋友的症状更为罕见。长期的致癌危害也不着急在幼童时期治疗解决,同时考虑幼童时期治疗方案不成熟、治疗后有再感染可能,多数国家要求在青春期后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治疗。
与之类似的,70 岁以上老人因感染时间太长,治疗收益不大。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把重点放在胃镜检查筛查胃癌方面,治疗并非必须。
本期辅导员
孙雨萌,枣庄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窥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科急危重症抢救。尤其精通胃肠镜常规检查、放大内镜精查早癌、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内镜下异物取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等技术。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王宁
责任编辑:张达伟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本土疫情,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降低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枣庄市疾控中心就近期入枣返枣人员健康管理紧急提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