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刘清华 通讯员 田波 刘亮 枣庄报道
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语文教师张月,她是学生口中的“张妈妈”,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她扎根讲台25年,担任班主任14载,用善良温暖困境中的学生,用拼搏书写敬业答卷,用专业点亮课堂,用热爱播撒阅读种子,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不凡的光彩。
以善为光,照亮每个角落
“生命最值得珍惜,能为孩子们多挡一点风雨,就多做一点。”这是张月常挂在嘴边的话。14年班主任生涯里,她见过太多因家庭困境陷入迷茫的孩子,而她的选择始终是——伸手、拥抱、温暖。
2002年,她所带的班级里的沈同学被确诊鼻咽癌,这个来自山亭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为医药费愁白了头。张月多次赶去探望,不仅自掏腰包送去现金,更在学校发起捐款,又将孩子的故事写成文章发布在鲁南论坛。网友的爱心接力虽未能留住这个14岁的生命,但张月记得,最后一次见孩子时,他眼里闪着的光:“老师,您来看我,我就不疼了。”
2022年,她刚接手新班级,庞同学因父母闹离婚无人照料,浑身散发着异味,成绩也一塌糊涂。张月多次联系其父母无果后,自己掏钱买了厚外套、卫衣、鞋袜,安排学生陪他去澡堂洗澡,手把手教他洗衣服、打扫卫生,还替他缴了餐费,直到他顺利毕业。“这些孩子不是‘问题学生’,只是暂时迷了路。”张月说,她从不求回报,只盼这些温暖能成为孩子们对抗困境的底气。
2016年,学生张同学的父亲去世、母亲远嫁,只能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眼看孩子常常饿着肚子上课,张月默默承担起他的学费,每天给孩子买好午饭、晚饭,一照顾就是三年。毕业那天,张同学红着眼说:“张老师,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个能帮到别人的老师。”
以拼为径,守护一方课堂
凌晨七点的校园,总能看到张月的身影。天还蒙蒙亮,她已站在教室门口;月上枝头,她才踏着星光回家。“早读、自习、周清,不上课的时候,我就坐在教室后面陪着他们。”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班主任的工作琐碎又繁杂,既要制定班规班纪,抓好日常管理,又要当“警察”调解矛盾,做“侦探”察觉学生异常,客串“妈妈”操心衣食冷暖,还要随时准备和家长沟通。“治班如烹小鲜,喜怒哀乐都是调味料。”张月笑着说。在她的打理下,班级始终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她也年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还曾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22年,她获奚仲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嘉奖;2024年,她带的班级被评为学校突出贡献班集体。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以专为本,深耕语文沃土
“讲诗词要诗情画意,讲文章得丝丝入扣,讲作文要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对张月语文课的评价。她的课堂听课率始终保持百分之百,秘诀在于“备好每一节课,跟上每一步课改”。
为了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她在课前总会做足准备,融入名著片段、结合热点事件,甚至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2023年,她斩获薛城区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22年11月,她主持编写的初中语文九下第五单元学历案,因贴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获枣庄市一等奖。“语文的世界太广阔了,只有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才能带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张月说,对专业的精益求精,是她对教育最基本的敬畏。
以读为桥,连接诗与远方
张月与文学的缘分,始于童年。家里的老爷爷是当地知名的秀才,父亲作为共和国同龄人,酷爱文学,靠自学考上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我唯一的玩具就是书,父亲从《唐诗三百首》开始教我背,文学的种子早就埋下了。”从教后,她总把书中的故事、道理潜移默化地讲给学生听,希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但看着短视频兴起后,学生们沉迷碎片化信息,对名著浅尝辄止,她既担忧又着急。
2023年3月,学校选派她参加枣庄市广播电台“枣·悦读”节目录制,她经过深思熟虑选择推荐《平凡的世界》。为了做好节目,她花三个月构思流程、撰写文稿,挑选学生排练“情节再现”“人物自述”“围炉夜话”等环节,甚至加入弹唱《平凡之路》的创意。期间,她反复与导演沟通修改,带领学生一遍遍打磨细节,让“只有奋斗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到了每一名观众心中。2023年10月,三期节目在枣庄电视台播出,因环节新颖、直击青少年成长痛点,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点亮了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的火种。2024年4月,她因在“枣·悦读”校园读书活动中的突出表现,被枣庄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张月常说,自己只是千万教师中普通的一员。但正是这份平凡中的坚守——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拼、对专业的钻、对阅读的痴,让她在奚仲中学的校园里,种出了满树桃李,也活成了自己心中最亮的光。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由枣庄历史文化名人墨子、鲁班、奚仲、匡衡、毛遂组成的“谣言粉碎F5天团”诞生了!他们作为网络谣言终结者,首次“开麦”!理性为矛、知识为盾,在喧嚣的舆论场中,他们为真相奋力发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