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清泉润校园 普法种子植心田 | 枣庄三中市中校区举办高一法制教育报告会

2025-09-0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丰硕

  大众网记者 李丰硕 通讯员 范文欣 枣庄报道

  为扎实推进法制与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助力依法治校工作开展,建设平安校园,枣庄三中市中校区高一年级于2025年9月4日开展法治教育报告会并组织观看《国防公开课》。

  本次活动由德育处主任程家旗主持,年级处干部参加会议。邀请枣庄三中法治副校长、枣庄市公安局市中分局四级高级警长、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赵士存为学生做法制教育报告。

  报告之前,赵士存就近期开展的军训做出重要评价,军训是为了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是培育坚韧的意志品质、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国防意识的重要方式。赵士存还提到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阅兵仪式,充分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以及捍卫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强大能力。

  赵士存在报告中寄语三中的新高一学子“四句”话:

  遵法守纪,敬畏生命。对于高中生而言,“遵法守纪”并非遥远的条规,它就体现在日常的每一个选择里。它意味着考试时坚守诚信,绝不舞弊;意味着在校园里不欺凌同学,友善待人;也意味着在网络上谨言慎行,不传播谣言。而“敬畏生命”则始于对自我的珍视:保持规律的作息,坚持体育锻炼,以积极心态面对考试压力。同时,它也体现在对他人和万物的关怀上: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

  尊敬师长,共处协作。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做人的地方。“尊敬师长”体现在见到老师时一句真诚的问好,体现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思考,体现在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付诸行动。而“共处协作”则是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的预演。在小组讨论中耐心倾听同伴的观点,在社团活动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宿舍生活中包容彼此的习惯。学会与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份在集体中练就的协作能力,将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常怀感恩,良好习惯。高中岁月里,学生尤其要学会“常怀感恩”。感恩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感恩老师不辞辛劳的传授与点拨,感恩同学一路相伴、并肩作战的友谊。同时,新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必须刻意培养“良好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保持书桌与房间的整洁,今日事今日毕。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汇聚起来将决定学生人生的高度与格局。

  志存高远,立命报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志存高远”要求学生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分数,更要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时代的需求。而“立命报国”则将大家的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相连。它并非一句空话,而是扎实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关注国家发展,思考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未来贡献社会、报效祖国。

  报告最后,赵士存带领全体高一学子进行宣誓,结束了这场振奋人心的报告会。

  法治报告会结束后,高一年级处组织学生统一观看《国防公开课》。节目以“沉浸式课堂”为形式,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历史与未来的国防场景。学生们看到抗美援朝老兵的全息影像与当代戍边战士隔空对话,两代军人的眼神同样坚毅;学生们目睹航天工程师在虚拟空间中拆解最新航天器,展示科技如何成为国防的利器。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平凡中的伟大:军工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坚持,边疆哨所中年轻士兵在极端环境下的日常,网络安全工程师与无形对手的日夜较量。这些画面不再是遥远的新闻报导,而是具象化为一种可感可触的存在。

  这次国防教育,不仅让高一新生的军训生活更为充实,更在他们心间播下了爱国强军的种子。同学们定会以更昂扬的热情投身学习与生活,为壮大国防力量奉献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拼搏。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