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枣庄大众网县域频道: 滕州市 市中区 山亭区 薛城区 台儿庄区 峄城区 高新区
旅游首页 | 旅游资讯 | 名家专访 | 导游风采 | 旅行社 | 国内游 | 精彩假期 | 经典线路 | 出行宝典 | 美食 | 住宿 | 旅游风 | 自驾游
 
  枣庄大众网 > 旅游 > 国内游 > 文化遗产
 
名家专访
  • 枣庄旅游人物系列专访:枣庄中旅总经理杨志
  • 枣庄旅游公司总经理专访:李运明
  • 心系家乡美景的李朝军
  • 访枣庄市天马旅行社总经理 季宏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招生处邱殿成处长
  • 徒步8年想成当代徐霞客—陈亮法
  • 经典线路
  • 薛国旅行社春季特惠线路
  • “齐鲁快车—夕阳红”旅游专列
  • 枣庄市旅游公司春游线路3月12日
  • 枣庄旅行社春季旅游线路
  • 爱心之旅孝心之旅:走进福建亲近宝岛
  • “庆新春”桂林、漓江专列六日游
  • 导游风采
  • 枣庄王娟获全国红色导游员(讲解员)大赛...
  • 香港名导游-王学嫡
  • 康辉旅行社导游 张燕
  • 旅行社
  • 枣庄春秋旅行社
  • 枣庄旅游公司
  • 枣庄天马旅行社
  • 枣庄阳光假期旅行社
  • 枣庄青年旅行社
  • 枣庄金桥旅行社
  •  
    文化遗产:长城
    来源:南方网    日期:2006-09-18 10:15:00
    【发表评论】【打印本文】【收藏本页】

       

    万里长城,位于中国北方,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烽火台在汉代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的奇迹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丁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文化宝藏,历史丰碑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五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五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旅游观光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活动的综合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在参观长城时说:“中国的过去与将来都同样具有魅力。……抵达长城时,我觉得比以往从照片上、刺绣上和绘画上见到的长城,更为壮观了”。这正表明了旅游者要亲自登上长城参观游览的心意。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山海关

        山海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地处河北、辽宁两省的交界处,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华北通往东北三省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又名榆关,筑于明代洪武十四年,因关在山与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城东依长城,辟四门,东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各门上均筑城楼,城中心筑钏鼓楼,城外绕经护城河。关城周围有军事设施和建筑物,东门外筑有瓮城,外绕有东罗城,天下第一关雄踞门上。

      关城周围峰火墩台星罗密布,彼此呼应。主体两翼建筑在军事上互为犄角,前防后卫,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建筑造型美观,具有民族风格。

      雁门关

        雁门关是明长城重要关隘,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约20公里处,当雁门山峡门——雁门之口。其名称由来,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雁门古句注,西陉之地,重峦迭嶂,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台于其间,故名”。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城而过,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重地。

      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今存关门三座内有战国时赵国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尚有碑石数座,其中有明代《武安君庙碑记》,载李牧率兵屡胜匈奴事,并叙述明代战乱时雁门关仍为军事重镇。

      古人称雁门关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黄崖关

      明长城蓟州镇北部要隘,在今天津市蓟县北20公里,燕山脚下,东去马兰关20余公里,此处山上岩石呈黄色,日光照射下宛如黄云浮空,因此得名。

      黄崖关筑于明朝永乐年间。白河支流洵河的一源,从境外以南山地流入,形成峡谷,黄崖关即当其关口。两侧悬崖陡壁,形势险要。

      黄崖关附近有明戚继光任蓟州镇总兵时所筑的空心和实心敌台数十座,气势雄伟。山上又有众多古塔,俗称“万塔黄崖山”。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5年),因城在嘉峪山麓而得名。此关南面为祁连山,雪峰如玉,绵亘千里;北为龙道山、马宗山,与祁连山相连,形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和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咽喉。

      嘉峪关关城有东西二门,东为光华门,西为柔远门,上面均有城楼,型制相同,面宽三间,周围有廊,三层歇山顶,高17米,结构精巧气势雄伟。两门内北侧有宽阔的通道直过城顶。登关楼远望,塞外风光,戈壁潮海,尽收眼底,长城若游龙,时隐时现,雄伟壮观。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在军事上是明朝河西地区的保障,在建筑上是古代军事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迄今仍保存完好,屹立于祁连雪峰和北山荒漠之间,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居庸关

      居庸关在北京城西北,是长城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两边高山屹立,翠嶂重叠,中有长达18.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之名,取“徙居庸之徒”之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徒居于此。三国时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部关等名称,辽、宋、金、元、明、清各代均称居庸关。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娘子关

      明“内三关”长城南端要隘,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太行山西侧的绵山山腰。隋唐间置关,原名苇泽关,后来唐高祖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兵驻此,时人称“娘子军”,此关遂改称娘子关。

      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筑,有关门两座,中为居民区,外城门为砖券门洞,上有平台,似为检阅兵士和了望敌情之用;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筑构甚为坚固。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而蜿蜒,成为晋冀间天然屏障。关城北侧桃河,水流湍急,南接山岭,逶迤相连。石太铁路线顺山峡婉蜒铺设,每当行车至此,临帘北眺,不远处关隘耸崎,飞瀑奔泻,散缕似珠,蔚为壮观,俗称水帘洞。明王世贞有“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句赞誉此景。

      娘子关山川灵秀,城泉俊美,古迹众多,今辟为旅游胜地。

      紫荆关

      明“内三关”长城要隘,北京西南部重险,属保定都督统制。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太行山北段紫荆岭下,以山上多紫荆树得名。历史上北齐和隋长城均经此。原关城至明初已残破不堪,明时拆旧重筑,城池高深,形势险固。城围长约3公里,开四门,南北两门为交通通道,北门额题“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额题“紫塞金城”。东、西、南三面墙外有墙。北墙濒临拒马河,在拒马河之北三里堡处还筑一城堡,以增强此关防御力量。

      紫荆关左右崖壁峭矗,状如列屏,关城据高控险,为古易州之巨防,京都西南的藩屏。今紫荆关城门和三里堡城尚存,关城犹见遗迹。

      平型关

      明内长城晋东北要隘,属太原镇防区,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与灵丘县之间,平型岭下,为戍守要地,宋称瓶型寨,以其地型如瓶而得名。金代为瓶形镇,明称平型岭关,后改为平型关。平型关城居平型岭山口,周长1公里余,后毁于兵。今残墙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东用券柱相间方法筑成,高4米。两侧巍峨的五台山和恒山南北夹峙。

      平型关西连雁门关,东接紫荆关,平型关居其中,彼此呼应,互为犄角,控扼此交通要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现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与日本军作战(1937年9月),获得大捷,在此写下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编辑:枣庄运营部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E-mail : zzdz@dzwww.com TEL:0632-3156865
    Copyright (C) 2006-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