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是全国网络媒体云南行采访玉溪的第二天,这天的所见所闻让网记们看到了玉溪翻天覆地的变化。
造福子孙:玉溪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记
星云湖是玉溪的四大高原湖泊之一,与抚仙湖相通。但星云湖水质浑浊、蓝藻泛滥,属五类水质,而抚仙湖则清澈见底,是国家评定的一类水质。由于星云湖水位略高30-50厘米,其污水自然流向抚仙湖,污染其水质,长此以往,抚仙湖的万顷碧波将不复存在,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为了拯救抚仙湖这颗高原明珠,也为了改善星云湖的水质和环境,目前玉溪 市委市政府正在进行的出流改道工程将彻底解决星云湖五类水质对抚仙湖的污染,并让抚仙湖的一类水质回流星云湖,稀释净化星云湖的五类水体;出流的五类水经挺水植物带和人工湿地净化达到地表三类水,满足了东风水库的水质功能要求,彻底解决玉溪持续发展饮用水源和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和工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抚仙湖优质水在玉溪境内迂回170多公里,解决了五县(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并新建了一条新的生态系统,为玉溪“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造福子孙的良苦用心。
世界古生物圣地——澄江帽天山记
1984年7月1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生在澄江帽天山挖到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十年来,帽天山先后出土了包括40多个动物门类在内的100余种古生物化石。
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动物世界的真实面貌,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和“世界古生物圣地”,并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1999年11月1 日,一套中国科技成果纪念邮票在全国发行,其中第一枚便是“寒武纪早期澄江动物化石群”,记录了体长达2米的寒武纪苏省海洋巨无霸奇虾。2001年3月,澄江帽天山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这是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2003年,“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科研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唯一一个自然科学一等奖。

古滇国瑰宝青铜器观赏记
两千多年前奇迹般崛起,五百年后又谜一般消失,古滇国绝对是一个让人着迷的王国。
自江川李家山出土了许多古滇青铜器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星云湖畔的李家山,就是古滇王国的背影。
自国家文物部门对李家山滇文化进行考古以来,以牛虎铜案为典型代表的一批批出土文物在中外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考古学家通过对李家山85座春秋至西汉时期古墓的发掘和5 000多件青铜器的研究证实:抚仙湖的周边地区是古滇国的腹地。
据专家探测,李家山大约有古墓200余座。仅从已发掘的80余座来说,其青铜器数量之多,文物价值之高,表现形式之独特,文化内涵之深,制作工艺之精,在当今也属罕见。李家山埋藏着古滇国的灿烂文化!

匾山联海的人文花园——通海秀山记
通海秀山位于县城之南,在《大明一统志》里,秀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山齐名。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徐弘勋在《通海邑志序》中,把秀山誉为“秀甲南滇”。
秀山,自唐代就建有庙宇,元、明、清时佛教兴盛,世称“滇中大刹”成为佛教胜地。秀山上的古建筑,宋、元、明、清都有,现形成三元宫、曾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为主体的六组建筑群,可谓一个古建筑博物馆。
秀山山林中不仅掩映着这些佛教道教寺观,更有丰富的匾联碑刻,“匾山联海”以清新秀美的林下之风,吹散了沉闷虚无的宗教教条。因而有人把秀山誉为一座山林诗苑。从现存的全部匾联来看,大多为明清时的作品,在山寺中以琳琅满目的匾联吟风弄月,展示诗人对山光水色的一往情深,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