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评“鲁迅文章退出教材”:被删减但不会贬值

    2013-09-05 09:29:00作者: 赵强来源:长沙晚报

有关“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作家称其过于深刻”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但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称:“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这一说法是很不准确的,本次教材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

  赵强

  有关“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作家称其过于深刻”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但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称:“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这一说法是很不准确的,本次教材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尽管有此解释,鲁迅文章近年在教材中的每一次调整和删减,也都免不了引起一些争议和担心。有必要么?笔者不以为然。  

  曾经有句校园流行语说:“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虽然可能有些偏激,但“三怕”之说能够流行,至少说明在中学生群体里引起了共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他们的学习内容不够有趣或过于艰深,甚至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程度,即便强行安排、强化灌输,学习效果也只会适得其反。

  鲁迅某些文章艰深晦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恐怕有点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囿于当时的舆论环境,鲁迅常用象征性手法或曲笔表达。如此一来,以至于“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大白话,竟还不如上古文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好懂。脱离了历史情境,知识阅历又不足以填补认识空缺的孩子们,智力再超常,在理解鲁迅文章时,恐怕也有些畏难。

  因此,鲁迅部分文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成了与“奥数、英文”鼎立的“三怕”之一。现在奥数在降温,英文教学与考试也在改革,那么当鲁迅文章成为一种学习负担时,为何不能做相应的删减呢?

  中国还有句古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并不是说,《三国》或者《水浒》本身的阅读价值有高低,而是说不同年龄的人应有不同的阅读选择。中小学生过早阅读他们难以理解的鲁迅文章,不仅无助于他们的成长,还会因为学习中的挫折,增加他们对鲁迅文章的误解与反感。这又何苦呢?而鲁迅文章并不会因为在教材中的删减而降低其文学与历史价值,却会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这又何乐不为呢?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9-05/5247140.shtml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