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街道传承文化脉络劲吹乡村新风

2020-07-2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殷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殷田 通讯员 王雷 枣庄报道

  今年以来,薛城区常庄街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惠民工程为牵引,纵深挖拙文化历史资源,推进先进文化场所建设,培育新时代文明社会风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街道文化气息浓郁醇香,文化名牌耀眼闪亮。

  挖掘底蕴深度,筑牢文化阵地

  “胜利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牺牲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更是一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牢记,世世代代弘扬。”站在大山村新建成的胜利广场上,街道党工委书记庞伟饱含深情地说道。而建设胜利渠的历史,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党员群众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薛某部队,一条心,修农田,挖沟渠,兴水利,创造了湖水引上山的不朽奇迹。

  常庄街道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深挖细耕”本土优秀文化精髓。聘请退休教师、文化学者成立专班,深入挖掘本土优秀的万章、陈金河等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编撰长达43.9万字的《常庄志》,以文字记述印证文化历程。累计投资7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陈金河烈士纪念馆、鲁汉烈士陵园、种楼知青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万章书苑等文化阵地53处,方便群众近距离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增强归属感,留驻乡愁情。

  在该街道新成立的锦临社区门南,“万章书苑”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小区居民可以通过刷身份证进入,同时机器能够测量人体体温,每天早上8:30到晚上9:00,都可以看到忘我投入阅读者的身影,座位设置有暖光灯、桌椅板凳高低搭配,人性化设计,温馨化服务,这也是街道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沉淀典型厚度,筑就文化入心

  为进一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该街道每年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常庄人”等评选活动,发掘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的典型人物,通过广泛宣传、挂牌表彰等方式,让受奖者感受到满满的自豪和光荣。目前街道累计已评选“好媳妇”“好婆婆”188人、孝善之星136人,文明家庭76户。

  同时立足引导群众“讲文明、知礼仪、守四德”,街道还深入实施“美丽庭院”“美在农家”创建,416户美丽庭院如颗颗珍珠,镶嵌在村中的大街小巷,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在11个村开设“万章讲堂”,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庄户剧团”等组织的引导作用,让群众喜事简单而热闹、丧事简朴而庄重,攀比歪风不再盛行,淳朴民风迎面劲吹;组织人员深入一线进行社情民意走访,轻敲“暖心门” ,架通“连心桥”,倾听百姓需求,梦圆文化愿望,争当先进文化传播使者,力促群众满意度实现质的飞跃。

  拓展活动广度,筑实文化载体

  6月11日,谈起常庄街道组织的“庆丰收·奔小康”农民文艺汇演,吴庄村村民赵思红激动地说:“在家门口,看见登台表演节目的乡亲,感到非常的亲切,而且大家自编自演的广场舞、小品、乐器演奏等节目也十分地精彩,感谢街道搭建的这个大舞台。”

  同时该街道紧贴群众需求,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成立文化、理论、法律、道德、科技、教育6支志愿分队,注重党的方针政策、文化惠民政策等内容的讲解和宣传;全面启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了“浓情五月·感恩母亲”“六一贫困儿童圆梦微心愿”等各类活动4次;举行“庆丰收·奔小康”系列农民文艺汇演2次,“一村一场戏”在每个村居巡回演出;动员街道7支志愿者服务队共110余人到各村居参与扶贫、文化帮扶等活动20余次;在街道设立热线办,针对各类诉求迅速处理、一站办结;在40余个村居组建广场舞队伍,邀请专业指导老师现场教学,经过资格选拔后,亮相广场舞大赛决赛现场。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措施,切实让文化惠民工程“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厚植文化根基、盛开遍地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达伟

责任编辑:刘学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