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田甜 刘磊 枣庄报道
初秋时节,漫步于枣庄峄城万亩石榴园,虬曲苍劲的百年古树与生机勃勃的新品种苗木交相辉映,根雕艺术馆里巧夺天工的木雕作品令人驻足,盆景园中千姿百态的石榴盆景诉说着匠心传承,智慧温室里物联网技术精准调控着每一株幼苗的生长……这座以石榴为魂的城市,正以全产业链升级的蓬勃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从“朽木”到艺术——根雕产业点石成金
走进石榴木根艺馆,馆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根雕作品,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材料都是从本地农户手中收购的修剪枝和枯树根。”负责人孙延森指着满屋的笔筒、花瓶、摆件介绍道,“本地石榴树纹理独特,留疤多、造型奇,经我们巧手雕琢,每件作品都能卖出好价钱。”展馆年销木雕2万余件,整车出料300多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同时,更让“废弃木料”变身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小盆景“长”成大产业
在盛景园石榴小微盆景生产基地,负责人马超正忙着摆弄石榴小苗。他表示,市场风向转变,小微盆景如今更受欢迎。为顺应这一趋势,基地调整培育方向,采用石榴籽育苗,运用铝线打弯造型,大大缩短培育周期。同时,培育品种也从传统的以吃果为主、挂果率低的老品种,转向多花多果、当年种植当年开花结果的粉精灵、宫灯、玛瑙等新品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基地内存有5万余株小微盆景,涵盖近20种稀有品种,年销售5000余盆,销售额达80余万元,正逐步成为推动石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万景园盆景园里,1万余盆形态各异的石榴盆景蔚为壮观。作为鲁南地区知名的盆景园,这里在多位专家指导下,历经30余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园内盆景形式多样,兼具整体造型与花果观赏价值,“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韵”,每年吸引众多盆景爱好者前来观赏、选购,年销售额超200万元,斩获各类奖项200余个,在全国盆景领域颇具影响力。
智慧种植引领产业升级
在枣庄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现代科技与传统种植深度融合。占地约230亩的园区内,玻璃、薄膜连栋温室及单拱冷棚有序排列,种植着来自全国7大主产区的27个优质石榴品种共6000余株。园区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土壤墒情、灌溉施肥等全要素的精准调控,为石榴种植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不仅如此,基地还通过提供优质种苗,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有力推动了石榴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迈进。
千年石榴树绽放新活力
作为世界首家石榴主题公园,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内523份国内外种质资源静静诉说着千年传承。石榴博物馆里,从汉代石刻到现代文创的展品,勾勒出石榴文化从药用、食用到艺术价值的演变轨迹。
文化赋能下,石榴园的生态价值加速转化。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讲师邢晓林多次带学生来此写生,“这里的石榴园非常大,也非常有特点,石榴树比较老,树干弯曲,并伴有突出的疙瘩,特别入画,特别有艺术性。”云颐山庄民宿隐匿于万亩石榴园内,这里不仅能让游客品尝到美味的石榴,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在书画创作、培训交流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已然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三产融合——小石榴撬动大经济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内,生产线飞速运转,一颗颗石榴在这里实现华丽转身,变成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饮品、零食、护肤品、保健品等。目前,产业园拥有7条生产线,产品涵盖5大类20余个单品,2024年实现产值3亿元,正逐步成长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王老吉生产基地,为枣庄石榴的深加工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从根雕木艺到石榴深加工,从智慧种植到文化旅游,枣庄石榴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文旅”的全链条格局。枣庄石榴产业在“榴花路”上一路繁花相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价值持续提升,真正实现了把小石榴做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石榴红”。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9月11日,枣庄市“技能领军人才”记者见面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枣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累计培育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技能领军人才52人,枣庄英才产业技能人才、市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