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枣庄地区唯一原创新闻网站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专题新闻 > 活动纪实
新闻搜索: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枣庄大众网   日期:  2006-05-18 07:28:55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构 建 和 谐 校 园
山东枣庄技术学院    孙式灵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大教育主体的学校,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内部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证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标,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尊重,社会的发展是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的发展和利益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积极性,在全校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教师而言,要以尊重、激励、关爱为前提,为每个教师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努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真正给教师以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创业的空间。要坚定不移地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管理机制,优质、高效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对学生而言,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用优良的师资、完善的教育设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其成长成才服务,在当前形势下,尤其要注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使他们能以崇高的理想、饱满的热情、刻苦的态度、健康的心理面对学习和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和谐协调的环境和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让校园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就是让各个成员之间、各个单位之间、成员与单位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培养的理想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科技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习惯行为,最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创新能力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保障,但创新能力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健全的保障机制。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得到承认和发挥,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步伐才能加快。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现实需要。校园安全稳定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要保持校园安全稳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加强与周边单位的联系合作,创造安全和谐的内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使广大师生员工一心一意地干事业、求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应该抓紧抓好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出和谐,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首先抓发展,只有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打牢坚实基础。当前,正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并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推动学院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要统筹兼顾好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2003年以来,我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规模的扩大也给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在搞好外延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气练好内功,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统筹兼顾好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的关系。近几年我院进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后勤社会化等方面的改革,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改革牵涉到关系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必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职工的承受度,努力使两者相适应,使改革能调动绝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三是要统筹兼顾好新校建设与当前工作的关系。新校区建设事关学院的发展大局,是教职工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所在,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下大气力抓紧抓好,争取早日建成。在抓好新校建设的同时,又要全力做好当前的各项日常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巩固现有成果。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深化学校改革、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快速上升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必须通过规范的管理来协调和平衡发展中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实现规范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据各种法律法规,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就可以有效地约束和制止损害学院发展和师生利益的行为,使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法立足;制度不好,就会造成混乱,给事业发展和师生利益带来严重损害。我们要重视制度建设工作,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严格执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院协调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示范和导向。各位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倍加珍惜当前的大好局面,发扬好的传统和作风,同时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学院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系部、处室、校区领导干部是学院的骨干力量,工作在第一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养;加强团结协调,提高整体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关键是思想政治建设,要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按照“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要求,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良好的干群关系进而带动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立身从业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增强爱岗敬业的思想。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和前提。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潜心钻研业务,才能备好课教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要增强爱心,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疼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加强师德建设,更要求我们养成文明修身的习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应当崇德慎行、尚节守廉、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一个教师如果律己不严,品行不端,言谈举止粗俗,人际关系紧张,怎么面对学生,何能为人师表?我们要按照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诚实生活,踏实做人,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 
    五是要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应成为最受关注的群体。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教育学生遵章守纪,刻苦学习,尽快成才。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帮教,开展心理辅导,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给予资助,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之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毕业生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六是要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和谐。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生活在一个校园里,大家都有义务遵守学院的规章管理制度,维护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院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讲团结、讲诚信、讲纪律、讲节约的活动,树立良好风气,弘扬时代精神,推动校园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校区共建活动,协调好与周边单位的关系,争取地方党政和社区的关心支持,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美好的理想校园;和谐校园,要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

 

编辑:徐晓寒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枣庄大众网网友赴烟台、蓬莱采风
>> 下一篇: 大众网推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