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枣庄市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对枣庄市财政部门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枣庄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财政运行保障中心党组书记孙中礼,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颖,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黄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孙中礼介绍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部署要求,瞄准工业倍增、区域协同、项目落地、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治理高效等六大领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到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收入组织和对上争取力度,为全市重点工作集中攻坚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持续落实并适时优化“工业倍增计划”一揽子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化财金联动,推动市内基金与国家级、省级头部基金加强合作,聚焦“6+3”现代产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资本市场活水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着力支持区域协同发展。指导台儿庄区、山亭区、峄城区等适时完成省产业帮扶基金出资,优选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发挥基金赋能效应。结合全省“强县领跑、弱县跨越、百县图强”行动计划,落实好山亭产业突破、枣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等县域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对税收贡献大、收入增速较快的地区给予奖励。支持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区按1:1比例对5个薄弱镇每年每镇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财力补助。
三是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叠加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接续支持济枣高铁、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产城融合张范先行区、胜利渠灌区改造修复、极电电动电池总成等项目资金需求。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枣庄机场、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库,推动形成靶向明确的信贷支持。
四是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行“零基预算”改革,科学论证每项开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建立“有保有压、讲求绩效”的资金分配机制。密切关注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和下划地方改革进度,提前研判税基影响,全面做好承接准备。规范完善区(市)、镇(街)财政体制,理顺收入划分关系,让财政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深入推进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创新评审评价方式方法,健全评审业务支撑体系。
五是着力提升农民综合收入。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降费、分险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经营主体。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六是着力优化财政领域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实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绿色采购、乡村振兴等政策,持续推广远程异地评审、“政采贷”等创新业务,稳妥推进行政裁决示范点建设,迭代升级“阳光采购”品牌。认真贯彻上级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各项举措,全力做好政策宣传、资金保障、跟踪运行等工作,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请问财政部门在用好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支持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方面有哪些考虑?
孙中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就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更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做以下简要介绍。
一是在用好政策撬动方面。中央财政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今年我市也拟发行置换债券,可以有效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腾出更多财力空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时,综合运用引导基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以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投资,不断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在拉动社会投资方面。抓住中央较大规模增加专项债券额度和我省“自审自发”试点机遇,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与发改、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提高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上级支持。目前,全市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额度53.78亿元,用于支持40个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投资,引导市财政局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充分展现国企担当,加快推进有关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拉动有效投资。
三是在释放消费潜力方面。抓好提振消费政策落实,支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释放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潜力,大力促进家居家装消费。目前,我市已获中央2025年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预拨资金2.04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强化资金保障,支持举办10场促消费活动,开展发放2025年枣庄市零售餐饮消费券活动。安排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扶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繁荣演艺赛事经济,激发文体消费热情。
四是在提振房地产市场预期方面。借助专项债券使用范围调整,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严格落实用于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对应到项目的政策要求。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进住房消费,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不断改善土地的供求关系、增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财政政策措施,靠前抓好落实,尽早发挥政策效果,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为经济稳增长赋能加力,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落地落实做好支撑保障。
记者:2024年,我市出台了《枣庄市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今年深入实施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又列入政府20件惠民实事。作为资金保障部门,市财政局如何强化资金保障支持村卫生室提升行动?
王颖:一直以来,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预算安排支出45.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9%,财政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按照市政府安排,今年大力支持实施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村卫生室人才队伍提升工程等,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努力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享受更专业、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加强村卫生室运转资金保障。市级财政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村卫生室,综合考虑其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等,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予以补助,保障村卫生室正常运行。截至目前,今年已拨付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2.98亿元,拨付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5063万元,其中村卫生室补助1944万元,切实保障村卫生室正常运转。
二是提升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以样板村卫生室为示范,优化资源布局、强化基层网底,着力提升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提高其服务能力。市级财政今年安排1300万元,较上年增加300万元,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持续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乡村医生“千医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实施基层名医人才工程,在全市选拔道德高尚、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枣庄市基层名医”,市级每年安排9.6万元,每人每月发放500元市政府津贴,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积极性。
四是保障乡村医生基本权益。对已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未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区(市)给予适当补助。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乡村医生,按照工作年限每满1年每月2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切实提高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水平。
记者: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瞄准乡村振兴集中攻坚,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请问市财政在支持保障乡村振兴集中攻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黄明:近年来,市财政局立足财政职能,统筹研究、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切实保障乡村振兴集中攻坚,今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支持。
一是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2025年,市级财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4.3亿元,集中财力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保持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规模总体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已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5537万元,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4661万元,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石,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全市粮食产能稳定。下达库区移民补助资金3825万元,库区移民项目建设资金3539万元,切实为库区移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
二是深化涉农资金改革。认真落实《山东省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扎实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创新涉农资金分配机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在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等约束性任务的基础上,从中央、省、市级财政下达的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及区级财政补助预算指标中,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划分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水网工程建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五大板块,建立权责匹配、资金与项目相互衔接的涉农资金新机制。
三是做好涉农资金绩效文章。坚持“重绩效、强管理、打基础、固根本”,紧盯涉农资金管理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综合绩效评价,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行涉农资金动态监控,定期调度通报农林水支出预算、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情况、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惠农补贴发放等重点资金项目,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和财政支农重大政策在枣庄落地开花。
记者:请问,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部署要求,市财政局在做好金融要素保障方面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
刘涛: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积极落实“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有关要求,全面深化金融要素保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双向发力,助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扩大信贷供给规模。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组织举办“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枣庄现场推进会等银企对接活动,推动各银行机构向上争取金融惠企政策与信贷资源落实落地。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210亿元,较年初新增152.46亿元,同比增长15.11%,居全省第2位。下一步将协同驻枣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强政银企合作,优化金融伙伴机制,开展“点对点”服务,提升银企对接精准度,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突出金融要素对重点项目保障支撑作用,联合市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2025年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库,将库内266个项目融资需求推送至各银行机构。截至今年2月末,省市级重点项目获得授信672.28亿元,贷款余额141亿元;全市表内外工业贷款余额790.39亿元,较年初新增68.68亿元,同比增长9.52%;制造业贷款余额341.73亿元,较年初新增22.37亿元,同比增长15.95%。市财政局现已梳理库内外190个在投项目共445.7亿元融资需求,并申请纳入省级“三应三尽”项目融资库。下步将协调省级金融机构对入库项目“应批尽批”、完成授信项目“应放尽放”,争取信贷资源向我市新兴产业、城市更新、重大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倾斜。
三是提升民企融资服务质效。聚焦民营企业融资堵点、难点,持续深化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45.71亿元,同比增幅20.9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87个百分点,2025年新发放贷款利率3.29%,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市财政局现已汇总全市金融机构涉及民营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专精特新企业等9大类近百个银行产品,形成枣庄金融产品服务名录。下步将加强金融服务宣介,在全市范围内向企业和个人宣传推广,让市场主体“一站式”选择金融产品,破除供需双方信息障碍。同时,鼓励各银行机构持续创新信贷模式,推广特色化金融产品,深化科创贷、普惠经营贷、鲁科贷、接易贷等产品应用,为民企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金融产品,推动民企融资进一步“增量、提质、降本”。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3月28日下午,《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对该《办法》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解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