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榜样,德耀枣庄|刘真标:从一碗“疙瘩汤”到150个“阳光家园”,一位乡村教师30年的爱心接力

2025-07-16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李可欣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7月15日,枣庄市道德榜样记者见面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为进一步学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擦亮微光成炬、向光而行的城市底色,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枣庄市邀请到了4位道德榜样代表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

  见面会上,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刘真标的故事,让众人看到了一位乡村教育工作者如何用30年时间,将师爱转化为改变困境儿童命运的力量。

  一碗疙瘩汤种下的教育初心

  “我的老师孙房园生活并不宽裕,却常给我烧疙瘩汤,在煤油灯下辅导功课。”刘真标动情回忆。正是这位乡村教师的关爱,让当年几近辍学的贫困生立下誓言:“要做孙老师那样的老师!”师范毕业后,他扎根乡村,青葱岁月里就帮助20多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工资卡因捐助学生而常常“青黄不接”。

  42个男孩的“校长爸爸”

  1998年,刘真标发现部分学生面临午餐难题,毅然租赁民房办起困境儿童关爱室。“白天做饭,晚上辅导,夜里睡大通铺。”这位“校长爸爸”的坚持换来惊喜:42个贫困孩子中,10人考入省重点中学。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爱的缺失是农村孩子心中最大的痛点。”

  快乐成长营的爱心乘法

  2010年起,刘真标将个人善举升级为系统工程,利用闲置校舍创办凫山、龙山两个快乐成长营。“要让志愿服务像蒲公英一样传播。”他精心设计托管项目,招募志愿者,为150余名儿童打造“阳光家园”。在这里,叛逆少年变得阳光自信,留守儿童获得“文武双全”的发展机会。项目先后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2023年更登上全国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讲台。

  “四有”教育的乡村实践

  “教育要有温度、健康、亮点和质量。”30年来,这位山东省道德模范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资助30余名儿童到创建成长营,从“自掏腰包”到“众人拾柴”,刘真标完成了爱心的接力与升级。“只要孩子们需要,这片蓝天我们会一直撑下去。”这位两鬓斑白的教育者话语坚定。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