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9月25日,枣庄市薛城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基本公共服务成效“住有宜居”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围绕“住有宜居”,聚焦居住环境领域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锋,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君,薛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海涛,薛城区自然资源局房产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田红勇,临城街道党工委委员石义宽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张锋介绍,良好的居住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追求。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投入”改善“大民生”,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乡环境,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一是聚焦大气管控,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积极构建“全区一体、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大气治理格局,强化与各镇街、区直部门的协同联动,在扬尘治理、道路保洁、散煤清零、臭氧协同防控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联合行动,针对四季春市场、矿建路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部门专项巡查,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充分发挥智慧环保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建立“数智”驱动、精准溯源的新型治理模式。实行专人专职24小时值班盯控机制,对全区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实施动态监测与实时解析,精准识别污染高值区域与时段,实施“一点一策”精细化管控,有效降低区域污染浓度。今年1-8月,全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5天。
二是聚焦生态治理,打造人水和谐幸福家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推进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拓展城乡宜居水环境。围绕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河湖库水系连通、引湖入薛等一批水网骨干工程。今年抗旱夏种期间,通过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持续向周营镇侯许庄塘坝及沿途河道、坑塘补水约3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薛城南部50个村庄8万亩农田旱情。实施蟠龙河综合整治、两库四河、引湖入薛等工程项目,实现防洪保安、水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配置、供水排水等功能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增效,形成“一站四轴、三纵五横、水美薛城”的总体格局。围绕岸上管控,推动“河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将河湖长巡河、防汛检查、水政执法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动态清零”整治行动,推进水环境持续向好。
三是聚焦基础提升,统筹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坚持把城乡基础建设作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居住水平,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面推进农村供水“户户通”和县域统管工作,推行“2+7+N”的县域集中统管模式,对全区11个农村供水“户户通”管网老化村进行提升改造,对全区7个镇(街)启动县域统管,更换智能水表,预计10月底全面移交至晟润水务集团统管,实现县域统管到户率100%。聚焦落实“双十百千”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整改、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工作,推动基础设施有加强、村庄环境有档次、管护机制有效能。打好村庄清洁行“四季战役”,今年以来实地核查266个自然村,发现25000余个问题并形成整改台账,实行边查边改,持续提升村容村貌。
四是聚焦民生需求,全力保障群众安居宜居。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居住问题,多点发力、多措并举,让民生温度持续升高。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持“一案一策”分类处置,立足于自然资源部、省、市已出台存量政策,积极拓展化解范围,全力化解商业、办公和工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便民利企措施,推行“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新模式。开展交房(地)即办证、验收即办证服务,让群众第一时间拿到不动产证书,节省百姓办证时间。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35000余件,发放不动产证书25000余本、证明9000余本,档案查询开具证明3600余份,协税0.99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法拍房”不动产登记零手续办理,进一步提高司法执行和不动产登记效率,典型经验获全省、全国推广。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薛城区的智慧环保平台具体如何运用,怎样支撑生态环境精准管控?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锋:今年以来,我们秉持保障生态环境、惠及民生福祉与助力企业发展的宗旨,充分利用智慧环保平台,构建了“数智驱动、精准溯源、高效处置”的智慧监管模式,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构建智慧感知体系。高标准打造薛城生态智慧大脑,整合了全区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个国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42家企业在线监测、44家企业视频在线监控的实时数据,配备无人机巡查,采取激光雷达扫描、走航监测、VOCs气体检测等手段,将大气关键指标、污染源排放数据、高值情况等实时汇聚至智慧环保平台,实现了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状况的“一屏统览”。
二是实现精准识别响应。运用平台大数据智能研判模型,可有效研判污染形势、精准识别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快速锁定污染高值区域与时段,精准识别异常排放源头,环境问题发现效率提升到95%以上,改变了以往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滞后反应的被动局面。
三是推动长效联动管理。不断强化智慧平台的调度功能,实现污染溯源、预警推送和处置评估的一体化运作,逐步形成“监测-分析-巡查-治理”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持续提升污染防治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记者:今年以来,薛城区在河湖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君: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今年以来,薛城区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夯实幸福河湖工程基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逐步构建安全韧性的现代水网。推动河湖水岸同治,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系统稳定性。
一是聚焦保护水生态,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对5座污水处理厂的常态化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开展城市雨污管网周期性排查,新建污水管网120米,从源头防治入河污染。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累计清理河道内水面漂浮物、岸坡垃圾等约4.5吨,完成阻水片林问题排查19处,集中清理整治1处,实现存量问题动态清零。依托数字河湖建设,实时采集河道水量、水位、水质等数据,动态预警水情变化,同时使用无人机巡河、无人船清理水面漂浮物,进一步提升智慧监管力度。
二是聚焦改善水民生,加快织密水系联通网络。以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薛城区大沙河下游段引调水、薛城区十字河分洪道引调水等5项省级重点工程,系统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畅、可调控的水网体系。将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作为巩固水网根基的关键举措,完成黄峰山、长峪山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任务,将河湖治理与民生改善深度结合,有效改善乡村水生态环境,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聚焦发展水经济,加快壮大绿色发展动能。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项目4个,同时规划储备流域治理、水系连通等后续项目,为河湖治理提供持续动力。以“万村千河”行动为抓手,深入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有序推进蟠龙河、曲阳河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及省级效益河湖创建,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体系。讲好河湖故事,深入挖掘蟠龙河、小沙河、周营沙河等河湖文化内涵,促进河湖文化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中央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是收官之年,请问薛城区当前工作进展情况有哪些新要求?
薛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海涛:村庄清洁五年提升行动主要有三方面工作。第一,在总体目标上,从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着眼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持为农民而建,着力打造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今年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第二,在重点任务上,从全面推开向整体提升迈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巩固拓展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第三,在保障措施上,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更加突出机制建设,强调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更加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强调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激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记者:请介绍一下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不见面”办理的内容?
薛城区自然资源局房产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田红勇: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开展不动产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的通知》要求,区不动产中心全面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将原来办理抵押登记银行需要上传的不动产登记申请表、主债权合同、抵押(担保)合同、问询笔录等材料进行简化合并,只需上传《不动产抵押登记申报表》即可。同时利用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企业和群众在申请办理抵押贷款业务时,不用再到不动产前台窗口提供相关材料,可直接通过银行网点申请并上传电子材料。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只在内网依据电子材料和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登簿,完成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银行可直接在线上下载对应的电子抵押证明并完成贷款发放业务。2023年5月,随着不动产登记系统全时在线“智能办”功能上线,我们实现了抵押审批业务再提速,目前已实现预告抵押注销、预抵押首次、抵押首次、预抵押转正式抵押首次登记的智能审核。对银行提交的上述业务,由不动产登记系统自动核验相关业务信息,自动完成业务审核,秒批秒办,即时完成登簿,由传统的“人审”变“机审”,进一步缩减了审核时间,提升了登记效能。通过以上措施,真正实现了抵押登记“只跑一次银行,只交一次材料、全流程网上审批”的不动产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谢谢各位。
记者:请问如何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散煤清零,促进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临城街道党工委委员石义宽:今年以来,临城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散煤治理工作部署要求,创新构建“排查链、替代链、监管链”三链协同的治理体系:
一是织密排查链。建立“街道+网格+群众”三维排查机制,对街道下辖的20个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社区餐饮商铺进行地毯式排查,逐户送达《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经营业户的一封信》,并就燃料使用情况等信息建立常态化巡查台账,落实动态监管。同时,安排临城执法分局、市监所、环保办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辖区内可能存在散煤销售点的区域进行排查,对违规向禁燃区内商户运送散煤的行为及时查处整治。二是优化替代链。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入户宣讲等多种宣传手段,向居民讲解散煤燃烧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按照分类替代策略,对沿街商户推行“改电补气”政策;同时,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集中供暖区外居民群体靶向发力,根据居民需求购置清洁煤,有序推动清洁煤替换工作,从根源上杜绝了私下燃烧散煤行为。三是强化监管链。坚持构建“技防+人防”双防体系,依托雪亮工程,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与散煤排查整治有机融合,识别并快速处置露天焚烧、流动售煤等行为;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依托全街道271名网格员按照每周2次的检查频率进行日常监管,对违规商户开展劝阻、教育,使散煤燃用形势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治,辖区散煤使用量逐年下降、逐步清零,居民生活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9月26日,“匠心琢璀璨 巾帼绽芳华”2025年枣庄市首届巾帼工匠记者见面会举行。发布会上,威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邢艳平、山东山亭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徐萍、青纺联(枣庄)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工人许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