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的浪潮中,枣庄这座承载着140多年工业文明的“百年煤城”,正以新能源电池产业为笔,绘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生动图景,崛起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璀璨新星。
产业蝶变——多点突破铸就“新能源电池名城”
近年来,枣庄精准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抢抓国家“双碳”战略与山东省打造锂电产业集聚区的双重机遇,将新能源产业置于发展首位,实现从“煤烟味”到“科技感”的华丽转身。2025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正式认定枣庄为“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这一“国字号”名片,标志着其转型之路迈出关键步伐。
产业规模实现量级跃升。通过创新构建“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四维工作机制,出台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及系列配套方案,枣庄已形成完备的产业培育生态。目前,全市新能源电池上下游企业达278家,其中锂电核心企业128家,构建起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21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22万吨)、隔膜(21.45亿平方米)、电芯PACK(50GWh)直至检测终端应用和回收(5.5万吨)的全链条体系。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累计吸引超1000家企业(次)参会,200余家头部企业(次)入驻,30余家国内外上市公司与500强企业在此布局,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欣旺达生产车间
集群效应彰显硬核实力。以“链主”企业为牵引,枣庄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演进。山东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一期16GWh产线投产、二期24GWh产线加速建设,将打造国内最大生产基地,同步带动科达利等8个配套项目落地;山东丰元化学的磷酸铁锂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跻身比亚迪、鹏辉能源供应链;中材锂膜湿法隔膜国内市占率第二,稳定供应宁德时代、LG等巨头;山东科达利结构件年产能超5600万套,成为头部电池企业核心供应商。按照“上下楼即上下游、左右邻即产业链”的生态圈理念,已有47家上下游企业建立供需对接,实现链内融通降本、抱团发展。
滕州金晶玻璃生产车间
多元布局抢占未来赛道。2024年编制的《枣庄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1+2+4”产业格局,在巩固锂电优势的同时,向钙钛矿、氢燃料、液流、钠离子电池等新领域延伸。仁烁光能GW级钙钛矿基地开工建设,滕州金晶TCO导电膜玻璃打破国外垄断;协氢枣庄的氢燃料电池应用于台铃、雅迪及氢能无人机;鼎誉新能源石墨双极板批量供应大连融科等液流电池企业;顶腾新能源钠离子电池项目快速推进。作为山东省储能示范基地,枣庄储能装机规模达562兆瓦/1124兆瓦时,在建规模1315兆瓦/2800兆瓦时,欣旺达“源网荷储云”一体化项目更成为省级示范标杆。
创新活力驱动内涵发展。全市建成180余个锂电新能源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省级平台超50个,授权有效专利2800余件;培育出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5G工厂、1家独角兽企业,以及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枣庄锂电产业集群跻身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区入选“中国特色锂电产业园区十强”,产业创新力与竞争力持续领跑。
图:滕州融媒
巨头携手注入新动能。金秋十月,枣庄新能源产业再添重磅利好。10月14日,枣庄市政府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签订新能源基地项目协议,为产业版图再添核心力量;次日,由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各持股50%的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注册资本3亿元,主攻自研动力电池研发生产,预计2026年量产装车。这一延续八年合作的“强强联合”,不仅将优化供应链成本与技术自主权,更为枣庄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可期——大会聚势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产业发展的蓝图正加速铺展。10月22日—23日,以“新能源·新动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枣庄启幕,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300余名院士专家、行业领军者将齐聚一堂,共探产业趋势与创新方向,为“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聚势赋能。
图:央视新闻
在技术层面,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我国科学家近期取得新进展,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新能源车续航有望翻倍。这将为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从煤城转型到新能源高地,枣庄的每一步都踏准时代节拍。在政策护航、企业聚力、技术突破的多重驱动下,这座“新能源电池名城”必将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征程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贡献“枣庄力量”。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10月17日,2025枣庄第九届辣子鸡美食文化消费季在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正式拉开帷幕,同步设市中齐村凤凰岭、永安板泉山居等7个分会场,以“做优产业链条共享文化盛宴”为主题,开启一场集产业赋能、文化展演与消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