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田甜
金秋时节,冠世榴园硕果满枝,2025枣庄石榴产业发展大会如期而至。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石榴》发布、分子育种基地揭牌、深加工新品亮相,这场盛会不仅是对枣庄石榴产业的检阅,更勾勒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全链条勃发的生动图景——一颗石榴,正以“粮满仓”的丰盈姿态,绽放出“好丰光”的振兴亮色。
从“千年古榴”到“种业高地”,科技为“丰光”筑牢根基。枣庄石榴栽培2000年的历史,不是守旧的注脚,而是创新的起点。523份国内外石榴种质资源入库保存,数量全国第一;“紫玉”“墨艳”等新品种通过国家公告,“霜艳”“中秋红”进入实质审查;2025年启动种质资源库提升工程,携手中国农科院攻关太空育种、分子育种……科技赋能让 12万亩榴园焕发新生:智慧种植示范园里,物联网精准调控土壤墒情,27个优质品种6000余株苗木茁壮成长,成为全国最大现代化种植基地;53万株新栽石榴让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年产量超1.2 亿斤的“粮满仓”,是种业振兴结出的“致富果”。
从“鲜果销售”到“全链增值”,创新让“丰光”愈发璀璨。过去“卖果子”的单一路径,如今已延伸出“吃干榨净”的价值链条: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 7 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石榴变身饮品、零食、护肤品,2024年产值达 3 亿元;艾嘉元、晟达菲尔等企业深耕深加工,石榴精酿、奶酪、面膜等200余款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5个新项目79亿元投资注入“高附加值”赛道。更令人惊喜的是“点石成金”的蜕变。孙延森的根雕馆里,修剪枝、枯树根化身年销2万件的艺术品;马超的小微盆景基地,粉精灵、宫灯等新品种年售 80万元,万景园盆景年销超200万元——“朽木”成艺、“小苗”成金,石榴全产业链 2024年突破48亿元产值,真正实现“一颗石榴富一方”。
从“生态榴园”到“文旅胜地”,文化为“丰光”添彩赋能。冠世榴园不仅是“果园”,更是“公园”“乐园”。12条精品观光路线串联22处网红打卡地,2024年接待游客180 万人次、收入1.67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两成;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内,从汉代石刻到现代文创,诉说着石榴从药用、食用到艺术的价值跃迁;云颐山庄民宿里,游客摘石榴、画榴枝、品榴宴,清华美院师生在此写生创作,“榴礼”文创热销、木雕技艺入选省级非遗,“石榴红”成了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生态美、文化兴、产业旺,枣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粮满仓,是榴园硕果的丰盈,是产业链条的饱满;好丰光,是张庄村乡亲们4.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笑脸,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从标准化种植到高端化加工,从文化赋能到三产融合,枣庄石榴产业走出了一条“小特产”变身“大产业”的振兴路。这抹“石榴红”,不仅红透了万亩榴园,更红透了枣庄百姓的幸福生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写下了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鲜活注脚。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秋意渐浓的枣庄,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在街头巷尾流淌。从异国海域的纵身一跃,到校园少年的拾金不昧,从雨夜街头的紧急救助,到酒店员工的诚实坚守——这些平凡枣庄人的“小闪耀”,如同点点微光,照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