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常庄街道人大代表“榴枣归乡”显身手

2025-05-2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龙腾

  大众网见习记者 龙腾 通讯员 王雷 殷田 枣庄报道

  “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和常庄街道的‘牵线搭桥’,市、区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农场设立了种苗实验田,在每年的育苗季,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也会来到农场提供技术支持。”薛城区人大代表、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有关负责人苏士云感慨道:“通过人大平台,结识了许多专家,他们的建议让我们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在她的话语中,既有对家乡发展的信心,也折射出常庄街道“榴枣归乡”工程中人大代表一线履职的身影。

  高位统筹聚合力,人大代表“问诊”织密服务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常庄街道将“榴枣归乡”工程作为重点民生项目纳入人大监督议题,组织辖区省、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一线挂帅,党政班子成员牵头推进,分管科级干部具体实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全面形成一盘棋思想。

  在工作推进中,人大代表主动靠上,参与制定《“榴枣归乡”工作实施方案》,走访返乡创业人员,面对面解读创业补贴、土地流转等政策,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我们不仅要当好政策‘宣传员’,更要成为问题‘终结者’。”区人大代表、街道办事处主任冯文德表示,我们一对一解读政策文件,让游子们清楚了解家乡的扶持举措,消除顾虑,坚定归乡创业就业的信心。

  多元活动搭平台,人大代表“站台”激活新动能。为让返乡人才直观感受家乡变化,街道人大联合社会保障岗、团工委等岗位部门,组织开展“榴筑梦?枣归家”系列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担任“归乡引路人”。在“返乡大学生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省人大代表、山里红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裕朋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项目运营模式,分享了“党建+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经验,激发青年学子返乡热情。“没想到在家门口能参与这么好的项目,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临沂大学返乡大学生李可可感慨道。

  在就业服务一线,人大代表化身“招聘专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榴枣归乡服务专窗”,为返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联合企业界代表带来200余个岗位,促成56人达成就业意向。目前街道已累计举办归乡活动18场次,吸引260余名人才返乡创业,这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们的全程参与和推动。

  校地合作育新机,人大代表“牵线”共筑人才桥。人才引育,既要“引回来”,更要“育得好”。街道人大、政协积极搭建“高校+地方+代表”合作平台,推动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枣庄学院等高校与街道共建就业实践基地,为归乡及有意返回家乡发展的学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明确的就业导向。

  如今的常庄街道,“归乡有政策、创业有平台、发展有支撑”的良好生态日益形成,这既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筹推进的结果,也是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的缩影。接下来,常庄街道将继续以人大代表“履职清单”撬动人才“归乡清单”,让更多“金凤凰”栖身榴乡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代表力量”。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