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四五”数说新枣庄 | 金融活水润枣庄,深度解码“五篇大文章”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09-11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李丰硕

  开栏语: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过去几年,枣庄市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中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取得了一项项突破。为见证这段砥砺奋进的征程,记录这份用数据写就的答卷,在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站推出“回望‘十四五’数说新枣庄”专栏,邀您在“数里行间”感受城市发展脉动。

  大众网记者 崔鑫培 田甜 刘清华 李丰硕 枣庄报道

  “十四五”以来,枣庄市金融系统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深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持续塑强“聚金润枣”金融服务品牌,为枣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连续三年贷款增速全省首位,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突破200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金融与地方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

  总量与结构双升,金融血脉持续畅通

  截至目前,全市贷款余额达3291.83亿元,较2020年末累计增幅超90%,连续三年增速全省领先;存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存贷比提升至81.61%,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结构优化更显精准发力。制造业贷款余额达429.45亿元,较 2020年末增幅144.39%,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超120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占比提升至23.38%,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42.84亿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枣庄监管分局推动的无还本续贷业务,累计为企业减负43.0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87%,连续49个月稳步下降,真正让企业感受到“融资暖”。

  创新驱动破局,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生根

  在科技金融领域,全省首个“科创积分贷”场景落地枣庄,通过企业创新能力量化评分实现精准放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产品,为613家省级“专精特新” 企业送去金融活水。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分行推动搭建“农农e链”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激活农村产权融资潜能,让“沉睡” 的土地资源变成发展资本。

  绿色金融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设立的30亿元欣旺达专项基金,推动总投资200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填补了枣庄锂电产业链的龙头空白。截至目前,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参股子基金共21支,认缴规模217亿元,投资本地项目45个,在锂电、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形成“基金+产业” 的集群效应。

  数字金融让服务触手可及。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涉企信用数据,“银税互动”贷款余额达24.81亿元;22家银行网点提供征信查询服务,线上查询占比超60%。而在养老领域,全市银行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升级改造,金融创新驱动养老产业发展,为银发经济提供源头活水。国债下乡销售额同比增长42.4%,这一显著增幅不仅折射出枣庄市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末梢的深度延伸,更体现了农村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与对稳健金融产品的认可,成为普惠金融“接地气、惠民生”的鲜活印证。

  机制保障护航,协同发展提质增效

  枣庄市财政局深化金融伙伴机制建设,延伸“金融+”协作链条,通过建立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库,全市银行业已为266个省市级项目授信714.74亿元,贷款余额167.03亿元。恒丰银行枣庄分行的设立,更实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入驻“零”突破,90家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协同、优势互补的服务矩阵。

  资本市场“枣庄板块”加速崛起。枣庄市财政局通过“跟踪培育、分类辅导、动态更新”,推动11家企业新三板挂牌,7家进入创新层,腾达科技成为2024年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达到5家,丰源轮胎等企业正排队冲刺上市。全市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融资 55.74亿元,有力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从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枣庄经验”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安全网越织越密。全市不良贷款率降至0.89%,金融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0%,让群众在每一次金融服务中感受到“安全感”。

  金融活水润万企,榴乡大地焕新颜。枣庄金融系统以 “五篇大文章”为笔,以实体经济为纸,正在书写更多的“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为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提供坚实支撑。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