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官方称尚未出现食用可能被毒菌污染奶粉不适报告
2013-08-10 08:51:00 魏铭言来源:新京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主任李凤琴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级卫生部门、疾控系统都还没接到因为食用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问题奶粉出现不适的病例报告。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接到因食用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奶粉而引发不适的病例报告。 针对媒体关心的肉毒杆菌污染奶粉对食用者、特别是婴幼儿危害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职能是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我们接到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通报新西兰污染乳制品问题的邮件之后,及时把有关信息向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报,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做好相应的处置工作”。 邓海华介绍,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部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市售奶粉和已下架问题奶粉进行抽样,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同时,组织相关专家,通过网络及媒体采访等途径,宣传肉毒杆菌的科普知识,消除群众不必要的恐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主任李凤琴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级卫生部门、疾控系统都还没接到因为食用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问题奶粉出现不适的病例报告。 影响 港医药界呼吁建水货奶粉回收机制 港药业商联盟副主席称,销往内地水货奶粉每天超过1万罐 据新华社电 受新西兰乳制品遭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影响,香港已开始回收疑受污染的牛栏牌两个批次婴儿行货奶粉。然而,香港医药界担忧,由于市面上水货货源较多,目前披露的奶粉受污染状况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呼吁公众关注水货奶粉安全,并促请特区政府加强检验,寻求建立水货奶粉回收机制。 水货奶粉客源多为内地人 香港药剂专科学院及香港药业商联盟日前举行记者会表示,香港水货奶粉市场巨大,全港700多家药房中九成都有进口水货奶粉,粗略估计货品数量接近市面供应量一半。这些奶粉通常比行货便宜三到四成,其中客源约八成为内地人,两成为香港本地人。 香港药业商联盟副主席罗俊昌说,数量庞大的水货奶粉经由不同“拆家”(即分销商)进口到香港,不易回溯追查来源地及确保运送过程安全,难以全面评估受污染奶粉的数量及批次。他还介绍,由香港销往内地的水货奶粉每天超过一万罐,其中80%是牛栏牌。 已联络供应商测试奶粉原料 罗俊昌表示,如恒天然公司寻求办法,实现对水货奶粉的安全监管以及承担问题水货奶粉的回收,香港的零售店愿协调与帮助。 香港药剂专科学院则从本月6日起开始联络各奶粉供应商,要求其测试奶粉进口原材料的安全性,交代是否使用恒天然的原材料,并提供奶粉安全证明。 该学院传染病专科药剂师郑绮雯表示,乳清蛋白是制作奶粉的原材料,理论上讲,每间使用恒天然公司原材料厂家生产的产品都可能受到污染。她还说,一岁以下婴儿受感染风险较高,一般潜伏期为3天,并呼吁家长提高警觉,如婴儿在食用后出现便秘、肌肉无力、哭声微弱等症状,需尽快求医。 原标题:卫计委:尚无食用可疑奶粉不适报告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