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经济(原枣庄经济)

枣滕两大城高铁成“公交” 单程仅需10分钟

    2013-07-18 14:21:00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京沪高铁在枣庄设立两个站点,分别为位于新城的枣庄站和位于滕州的滕州东站。每天四趟车,为商务与生活提速  7月10日中午十二点多,在枣庄高铁站,来自滕州的刘丽丽女士刚买了一张明天下午的高铁票。

  原标题:枣滕两大城高铁成公交

  京沪高铁在枣庄设立两个站点,分别为位于新城的枣庄站和位于滕州的滕州东站。开通两周年来,不仅给两地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两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带来了无限的机遇。目前,从枣庄到滕州东站的高铁和动车一共四趟,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下午,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这给在两地办公的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快捷。

  每天四趟车,为商务与生活提速

  7月10日中午十二点多,在枣庄高铁站,来自滕州的刘丽丽女士刚买了一张明天下午的高铁票。票上显示,从合肥发往北京南的G270次列车16:47到达枣庄,稍作停顿之后,17:02分就能到达滕州东站。来回仅用十分钟多一点的时间,快捷又方便。“这次来主要是出差,到枣庄这边给公司办理一些手续,本来时间充足,下午就可以回去的,但是这边正好有朋友,然后就在这边聚聚,等到明天再回去。”刘丽丽说,她在滕州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已经四年了,有时候有些业务问题难免会赶时间来新城,有时候开车或者坐汽车都挺费劲儿,但是自从高铁开通之后,极大的方便了她的出行,“我老家是市中区的,这边亲人也多,有了高铁,到枣庄方便了许多。”

  枣庄高铁站党支部书记张东坦言,“目前从枣庄到滕州有四趟车,其中有两辆动车和两辆高铁,分别为G184、G270、D352、D320,每天早晨七点左右,和下午四五点钟都会有车次。相对来说,自从高铁开通后,两地的交流都会变得很多,其中商务、会友等占据旅客绝大一部分。”高铁站进站口安检员称,在往滕州方向的人群中,主要以商业人士和年轻人为主,“快节奏的生活中,当有急事儿时,坐汽车走高速相对坐高铁来说就慢了。”

  进入高铁经济圈,带动两地工业发展

  “枣庄站和滕州东站的距离非常近,这么近的距离就设立了两个高铁站点,这在全国来说是非常罕见的,高铁站开通两年以来,无疑会对滕州的物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传洲认为,滕州是鲁南地区一个相对较大的物流城市,而同时,新城区也远离老城区。这样,高铁两个站点就给滕州、薛城、新城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带动效应。 

  滕州市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的中心位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全市工业拥有煤炭、电力、建材等近40个门类,形成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食品医药、新型建材、轻纺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太阳能、汽车配套三大新兴产业。近年来,滕州市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各类市场发展到190余处。由于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等贯通境内,滕州已经成为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枣庄市发改委工交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证实了高铁给滕州和新城所带了的巨大变化,“从工业项目审批的角度来看,高铁开通之后,这两地的工业项目审批,不管是招商引资项目抑或是其他的工业项目,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对于外来的客商也与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

  高铁将为两地发展创造无限前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张术平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集中精力建设中心城区,加快新城建设,是做大中心城区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集聚人气商气。高标准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专业专项规划,深入推进薛城区、高新区、新城区融合发展。“高铁的便利、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撬动了枣庄的消费市场。服务业是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重点,今年枣庄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大力培植新兴服务业态,全面激活内生消费,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新城和滕州都是人口过百万的城市,未来其发展将会继续实现1+1>2的效应,高铁带来的附带效应将会被放大,按照差异定位,区域发展的原则,滕州市重点发展煤化工、机械制造、玻璃深加工、专业市场群、文化生态旅游业,而薛城区重点发展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装备制造业,未来两地和合作将会有无限的前景。”张传洲表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