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环县遭受暴洪袭击 樊家川乡受灾严重

    2013-07-17 13:54:00作者: 先朝阳来源:甘肃日报

7月14日18时至15日零时,庆阳市环县樊家川、四合塬、洪德3乡镇发生强降雨。王三运要求,要加紧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及生活安排,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给群众带来生命危险,救灾工作要及时跟上。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7月14日18时至15日零时,庆阳市环县樊家川、四合塬、洪德3乡镇发生强降雨。灾情发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第一时间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据悉,环县四合塬累计降雨量达54.8毫米,洪德乡累计降雨量达40.8毫米,樊家川乡累计降雨量超过70毫米,部分村的交通、电力、通讯中断,有人员失踪。在当地政府的积极组织下,沿河道居住及危险地段的群众已撤离到安全地段。

  王三运要求,要加紧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及生活安排,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给群众带来生命危险,救灾工作要及时跟上。

  刘伟平要求,要把搜救抢救工作放在第一位,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要靠实预警预报责任,加强应急避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白德斌)

  受强对流天气影响,7月14日21时50分左右,庆阳市环县樊家川乡等地遭遇强降雨袭击,短短一个小时内降雨量超过70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樊家川乡郝集村住在低洼处的群众在撤离过程中遭山洪袭击,造成2人死亡、6人失踪、1人重伤。截至15日12时,此次暴洪灾害已造成环县20个乡镇、234个行政村受灾,其中重灾村6个。由于降水集中,山洪冲毁沿线农田,3个灾情最重的村道路、通讯、供电全部中断。灾害造成的损失正在进一步核查中。

  15日凌晨1时30分,接到灾情报告后,庆阳市和环县立即启动四级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1时35分,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带领市国土、交通、水务、财政、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和庆阳军分区、庆阳武警支队、庆阳消防支队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干警等,迅速赶赴受灾最严重的樊家川乡郝集村、马驿沟村等地,现场察看灾情,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地段,安排转移受灾群众,看望遇难群众家属,指导抢通道路和恢复通电、通讯。

  15日凌晨4时,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和全市安全度汛工作,要求全力安排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15日上午10时,通往樊家川乡郝集村、马驿沟村等重灾区的主干道路已抢通,供电、通信设施正在抢修。应急抢险队伍正在开展险情排除、清淤、转移安置群众、搭建救灾帐篷。目前,庆阳市已成立“7·14”环县樊家川暴洪灾害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组成排险治安、交通疏导、善后处置、地质灾害排查、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等多个工作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环县县、乡、村干部负责,逐村逐户开展救援工作。

  据悉,庆阳市还派出由市上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分赴华池等灾情较重的县区督查指导抗洪救灾和防汛减灾工作。(记者先朝阳马国顺)

  7月7日以来,环县城区及21个乡镇遭受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记者从环县民政局了解到,灾害致44582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

  据统计,至7月13日,环县农户居住的窑洞(房屋)因灾倒塌1471孔(间)、损坏3603孔(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348.8公顷,其中2230公顷绝收;倒塌牛棚、羊棚179处,浸泡已收粮食1.76万公斤;水毁乡村及村组道路1159公里。

  灾情发生后,环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排所有联乡领导和帮乡部门第一时间深入帮联乡镇,协同县住建、民政、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核查灾情、排查隐患,统计上报损失,指挥开展救灾工作。县财政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00万元,救助安置受灾户,抢修县乡、村组水毁道路,并在县城先后租用7家旅馆安置80户244人,在县体育场集中安置点搭建救灾帐篷10顶,同时发动群众,全力开展自救,对受损房屋进行加固处理。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乡镇包村干部积极组织劳力帮助受灾群众修房,搭建救灾帐篷,解决受灾群众的临时住宿问题。交通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对水毁路段进行紧急修复,电力部门正在抓紧抢修损毁的基站和线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陈建宗)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永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