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黄鹤楼建电子涂鸦墙 黄金周迎客17万无1例乱刻画
2013-10-09 16:23:00 蒋太旭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昨日在黄鹤楼公园主楼一楼大厅一角看到,“电子涂鸦墙”实际上是一台多功能的黄鹤楼旅游导览系统,上面有一块高约1米、宽约0.5米的可触摸电子显示屏。游客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查看“景区介绍”、“参观导览”等资讯,还可以进入电子屏下半部“题字”区,在“电子墙”上任意涂鸦,并可保存、查看。 昨日,一位老年游客在电子触摸屏上手写“到此一游”作留念 记者李永刚 摄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王娟)黄金周期间,17万游客涌名楼,却再无一例乱涂乱画。这一切是缘于黄鹤楼景区首次使用了“电子涂鸦墙”。 记者昨日在黄鹤楼公园主楼一楼大厅一角看到,“电子涂鸦墙”实际上是一台多功能的黄鹤楼旅游导览系统,上面有一块高约1米、宽约0.5米的可触摸电子显示屏。游客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查看“景区介绍”、“参观导览”等资讯,还可以进入电子屏下半部“题字”区,在“电子墙”上任意涂鸦,并可保存、查看。 记者查看当天“涂鸦”内容发现,大部分游客的“涂鸦”之作,为“某某到此一游”,也有情侣留下“某某和某某天长地久”的海誓山盟,还有称颂名楼的诗句。 “鲍金杭到此一游”、“郑爱杭到此一游”。昨日上午,从杭州来汉旅游的鲍金杭、郑爱杭夫妇分别在“电子涂鸦墙”上留下各自“墨宝”,并将它们并排放大在电子屏上,与之合影留念。“感觉非常好!”在电子墙上“涂鸦”的郑爱杭非常兴奋。丈夫鲍金杭说,游玩了很多地方,这是他第一次在风景名胜“涂鸦”。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基建科科长贺春晖告诉记者,目前公园内已安装了3台这样的设备,分别在主楼1楼、3楼和5楼大厅。它们是在今年中秋节当天投入使用的。 据介绍,在电子涂鸦墙“上岗”第一天,每台设备就有数千人在此涂鸦。由于系统容量有限,公园方不得不将设备所存储的涂鸦作品数量上限设定为“60条”。 贺春晖说,以往在黄鹤楼,涂鸦事件时常发生,几乎成为公园管理方最头痛的事。据园方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7天时间,黄鹤楼共接待17万游客,主楼柱子、墙壁上却没新增一例刻画痕迹。 公园方表示,年底前,园内白云阁、龙门轩及游客服务中心等景点还将新装5台该设备。 记者从该设备的研发方了解到,该设备研发成本约20万元一台,由市科技局作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扶持项目,无偿投入黄鹤楼公园使用。据悉,增加“电子涂鸦墙”功能的导览设施在国内旅游景区是首次使用。 该公司杨震宇经理透露,试运行之后,“电子涂鸦墙”将通过覆盖园区的无线网络,建立“云平台”,可以“海量”地保留任何一位游客的涂鸦信息。游客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查看、打印自己的“大作”,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传送、发布涂鸦作品。 旅游专家:创意值得推广 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薇教授认为,“电子涂鸦墙”的积极效果已在黄鹤楼公园得到初步证实,该创意值得推广。同时她也提醒景区建设者:切莫“一窝蜂”,在一些容易“勾”起游客“涂鸦”欲望的景区,如碑林、风景名胜等,可以推广;而在其他一些不容易发生涂鸦的景区,则没必要采用。 针对“电子涂鸦墙”,也有网友担心随着对新技术的兴趣减弱,游客乱画的现象可能会再次出现。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王娟)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