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落马市长季建业论文被指抄袭 20万欲平息风波

    2013-10-22 08:26:00作者: 薛雷 孙静来源:北京青年报

两年之后的本月17日早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证实这名拥有法学背景的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季成为十八大后第十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却如阴影开始显形。

落马市长季建业论文被指抄袭 20万欲平息风波

  法学博士季建业在南京有“推土机”市长之称,市民称六朝古都被他“开膛破肚”

落马市长季建业论文被指抄袭 20万欲平息风波

  摄影/本报记者 薛雷

  导读:2011年1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该校法学博士后研究者季建业的出站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包括其合作导师在内的5名评审,均是当今法学界的大腕儿。会后,春风得意的季建业眯着笑眼,与评审们合影。

  现场记录显示,专家一致认为,“出站报告的视野广阔、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得当、语言流畅、写作规范,所提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对于农民基本权利保障和农地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两年之后的本月17日早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证实这名拥有法学背景的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季成为十八大后第十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却如阴影开始显形。从党校干部班的学员到法学博士、做名校博士后,官员如此旺盛的“学术追求”,引发公众遐想。这似乎也成为不少官员落马后的一个既定规律。有学者对此一针见血:季的学术之路不是个例,权力入侵学术领域在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由此造成的学术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早该值得我们反思。

  身居高位不误读博

  季建业在仕途上曾是一名高调的官员,在学术上亦是如此。

  其履历显示,早在昆山市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时,季建业就开始了他的“学术”追求之路。1996年至1998年,季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据该校负责研究生工作的某负责人介绍,“课程进修班”只是提供给学生研究生的课程,毕业后并不授予学位。不过一年之后,季就正式进入苏州大学法学院,成了一名正式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

  昨天苏州大学以“(季建业被双规)还未定性”为由谢绝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但北青报记者通过接触法学院(现称王健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一负责人了解到,该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授课方式。“不管哪一种,在职研究生的课程都和普通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不会有任何压缩,”“而且都要参加同样的入学考试,不会给在职研究生打任何折扣。”该负责人说。

  在季建业就读在职研究生的三年(1999-2002年)里,其职务不断提升,先后任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在其就读的最后一年(2001-2002年),季调任扬州,成为代市长,正式跻身正局级官员行列。2003年开始,季建业继续在苏州大学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在职博士生,师从杨海坤教授。昨天当北青报记者致电杨海坤教授,希望了解季当年在他门下的学习情况,杨答“无可奉告”,随即挂断了电话。

  法学院党委书记胡亚球向北青报记者回忆,季“很勤奋”。“我曾经在图书馆里四次碰到季建业,看到他在查资料。”胡亚球说。不过他也提到,在职博士生的课很少,就是“象征性”的。

  记者在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在职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和普通博士生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跟上课程就已经很不轻松。北青报记者拿到的一份法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表显示,博士生们在这一年的基础课学习中,仅在周末和周一有空闲。据介绍,完成博士生第一学年的学习,不管是不是在职的,都需要到校上课。这个学年过后,才由自己的博导自行安排。

  记者在网上搜索,季建业读在职博士生的第一学年(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刚好是他任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第二个年头。此时的扬州处于城建大发展时期。2003年3月,季在江苏媒体上大谈扬州市的飞速发展,实施“沿江开发大战略”。“这个时候他是否有精力一边读博一边主政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扬州确实有些疑问。”一位与季有过接触的老师说。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3-10/22/content_17943.htm?div=-1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