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南水北调”进入枣庄市首站台儿庄侧记

2013年12月30日 11:17作者:王兆虎 谢美慈 高启民来源:枣庄新闻网

沿京杭大运河直接北上的北调水从江苏的骆马湖直上来到山东,第一站是台儿庄区。沿台儿庄古城运河大道而行,在运河大桥北侧向东不远处,就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境内的第一站——台儿庄泵站,这是长江水来到齐鲁大地的前沿阵地。

  12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京杭运河北岸的台儿庄运河湿地,这是全国首家以运河湿地为主题的湿地公园,总面积约2万余亩。数百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与各类鸟禽虫鱼息息不断,“七八月份是最漂亮的时候,盛开的荷花连成了片,大运河现在变化非常大,这都是南水北调的功劳。”在景区内驾驶游船的当地村民陈兴强向记者介绍道。

  沿京杭大运河直接北上的北调水从江苏的骆马湖直上来到山东,第一站是台儿庄区。沿台儿庄古城运河大道而行,在运河大桥北侧向东不远处,就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境内的第一站——台儿庄泵站,这是长江水来到齐鲁大地的前沿阵地。

  记者在台儿庄泵站看到,5台泵机齐刷刷地“站着”,上下纵贯四层楼,高达17米。“遇到干旱年份,航道水位不够时,这几个泵机的作用就能显现出来了。”站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因为扬程较高,台儿庄泵站统一安装了立式轴流泵,把旋转的水流通过导叶体,转换成垂直方向的水流,这样就完成了逆向调水。泵站的设计扬程是4.53米,平均扬程3.73米,也就是说,长江水经过泵站后,平均要被抬高3.73米。“泵站已建好并经过了今年5月份试通水的考验。”工作人员表示,台儿庄泵站的主要任务是抽引骆马湖来水通过韩庄运河向北输送,结合排涝并改善韩庄运河的航运条件,每秒向北方输送水达125吨。

  台儿庄地势低洼,比微山湖湖底低5.5-6米,历史上就是鲁南苏北的洪水走廊。每到汛期,鲁南苏北的客水经微山湖流入台儿庄运河,最高可达5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为古城水乡-台儿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台儿庄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保证辖区水质达标排放、保证南水北调水质清洁,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枣庄打造“运河古城·江北水乡”城市品牌的现实需要。 为实现“确保清水出辖区”的承诺,自2006年以来,台儿庄区着力深化“治、用、保”流域综合治污体系,先后关停了5家高污染企业,否决可能造成污染的引资项目34个,企业排水口和重要河流断面安装了在线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工业废水全部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深化“治”。全区6家重点涉水工业点源实施了新一轮限期治理,对外排废水加严标准。加快城市治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使其处理规模达4万吨/日,出水水质提高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在北环城河铺设了4.5公里污水主管网和2.5公里支管网,并实现与开发区主管网对接,提高了污水收集率。

  加大“用”。投资1800万元的古城水系生态净化工程正在施工,投资2000万元的中水回城综合利用工程已建成,整个城区中水经小季河湿地净化处理后引入城区,实现水系的循环利用。丰元化学、万通纸业正在加大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减少废水外排量。

  完善“保”。大力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共投入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建成小季河、大沙河、马兰分洪道和引龙河4处人工湿地,通过生态滞留氧化、植物吸附、生态护坡等湿地效应,已初步发挥其生态净化作用,投资1300万元的龙河生态修复项目已建成主体工程。今年1-11月份,台儿庄区国控韩庄运河台儿庄大桥断面达到南水北调三类水质标准。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